嘉靖帝一心求道,但也要求洞悉天下事物,这或许是一个帝王的掌控欲,严嵩一党,很多时候也是为了嘉靖帝的颜面,给他遮掩那些不成体统的事,两者算互取所需,有意思的是一心求道的嘉靖危机时候还是求助了李时珍,虽然最后药石难医。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有些一言难尽,严世蕃做的一些事情算是加速了严党的倒台吧。隆庆身边的那三人,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明朝的名臣了,徐阶权衡,高拱冲动,张居正严谨。听言说,嘉靖与万历皆是看透了这帝王无奈,才放之任之。这就让我对隆庆好奇,隆庆虽在位六年,时间很短,但却治理的相对很好,大明朝元气在恢复。大明王朝1566里的隆庆,给人的形象,有责任感,热忱,为国为民,但也很懦弱,思虑很多,有时也刚愎自用,但也能听取别人意见,是个守天下的人,然而,这样的人,竟然会因为媚药而亡,真有些匪夷所思了,若有相关书籍,真想一探究竟,毕竟关于隆庆资料甚少。再看看戚继光,海瑞这些,有褒有贬。从某些角度,海瑞大义,却也极度自私。国之利器,但也会伤己。他那最有名的奏疏,拖累了一大堆忠于他偏向他的人,做事绝对,判断事情也太过教条。戚继光,抗倭名将,但好像又有那么点贪污的嫌疑?晚年也有些凄凉。几本书合在一起,每个人物个性都很鲜明,不再是完人,都是普通人,历史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客观史实,而在于后面每个人鲜活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