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付费加过两个私董会的人,加入了N个社群的人,见证了着各路私董会创始人这几年的发展。纯属一家之言,说的不对还请赐教。
私董会这几年大行其道,客观来说是因为创业项目越来越内卷,创始人越来越发现交流、圈子和人脉的价值。在早些年公众号、小说短视频很赚钱的时候大家往往都是小圈子交流,毕竟钱好赚嘛,大家其实更偏向于低调赚钱。但是随着这几年项目内卷越来越严重,同样的项目比拼的是全方位的综合能力、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创始人自我提升的迫切性越来越强。
于是,各种私董会入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有一些做的很优秀的社群,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交付一般但是收费极贵甚至是货不对板的社群,因此社群和私董会被不少人贴上“割韭菜”这个词。事实上,“割韭菜”已经是圈子内的自嘲梗,孤狼一度拿着镰刀,在办公室拍起了视频玩起了梗,大家小圈子交流也在自嘲自己搞项目是在割韭菜,并不是什么忌讳的词。能交得起私董会的费用创始人,并不在意是否“被割”,大部分创始人是冲着是私董会创始人本身的人格魅力以及背后一群私董的价值,可以说是“心甘情愿”被割也不为过。其实大家更看重的是交付,也就是私董会真正给私董价值。
私董会模式的问题和挑战在哪里呢?
一、同质化严重。大家提供的服务其实大同小异。甚至,核心卖点同质化、交付同质化、连大佬私董在不同的群里也重复出现。试问一下,创始人加到群里看到全是熟悉的身影是一种什么感受。
二、营收单一。除了一年一度的年费外,其他的就是会员的活动付费、我也曾经参加过28推的徒步活动,实话实说,整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这些活动频率和收费无法撑起一个项目持续增长的需求,随着行业私董会越来越多,大家对私董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博商走的是专业培训,也有私董会通过项目制的模式交付突破了营收的天花板。但突破现有模式,走出一条独特路径的社群依然少之又少,这给私董会提出更高的挑战。
三、拉新乏力。这也是各路社群的兵家必争之地,各路私董会那真的是各显神通。
刘思毅的勤奋的日更,在有效动作的内容输出上展现了惊人的勤奋,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流量。
28推,靠的是历史底蕴口碑和背后有大佬站台。其实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28推,有夸奖也有吐槽,褒贬不一。但是哪怕是吐槽都不忘惦记着28推曾经给予的帮忙,不得不说在众多的社群中,28推拥有着最强的出生草根的大佬会员、其历史底蕴最深。但这些年,明显感觉到28推在自声推广的品牌推广上乏力。我想这或许是牟老师自己为什么重新恢复公众号更新,重拾笔杆高频输出的原因吧。一个社群,和背后灵魂人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家加入一个社群除了看重学习交付外,最看重的其实也是社群创始人本身能力的成长、认知的突破。如果躺在过去取的成就和功劳铺上,反复消费过去建立的大佬人脉而不是提供新的对等的价值其实也很难持续。
对于拉新的方式,其实不同社群有不同的履历背景,王振本身是私域运营出生、刘思毅强在个人ip,依靠自己核心优势,放大自己的核心优势即可,也能活的很滋润。专注自己的核心优势,专注有效动作和“姿势”,社群品牌的侧重点有差异化,吸引的也是不同风格的会员。一个好生态,或许应该是良性的竞争,百花齐放、共同的进步与成长。点评和写其他私董会的小道消息,圈子内图个吃瓜,大家皆大欢喜。但也要注意涉及到对方隐私的尺度,还需要足够的客观,毕竟同行是朋友也是冤家,以免摊上同行相轻明褒暗贬来给自己抬轿的嫌疑。
我私以为,私董会最为创投圈小圈子的细分赛道。有需求的创业者,通过一度、二度人脉基本上都能链接到不同的私董会,私下也会讨论起不同的社群带来的价值。
所以,口碑和交付永远是一个社群最核心的价值体现。花更多的时间在交付、在模式的创新上,总没有错。我很欣赏和牟老师有过渊源的张一鸣关于遇到同行竞争和巨头围剿说的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向前跑,你就快速前进。你不用想说,回头看一下,左边是不是来了?右边是不是来了?也不用想着说去绊别人一脚,就是干净地向前跑,专注地向前跑。
很期待这个行业可以有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圈子产品。期待社群和私董越来越好!
刘马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