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登皇位,皇帝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的规范。
道德并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其不能代替法律,但是道德又不能完全不要。在一个无比崇尚“人治”而缺少“法治”精神的国度,道德的影响极其巨大。
明朝的兴衰可以断定是在万历年间发生的转折。其中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这几位却可以说得上是决定性的人物。
在一个封建王朝的国度中,皇帝是励精图治还是耽于宴乐,首辅是专治独裁还是折中调和,高级将领是富于创造严以律己还是习于苟安,文官们是廉洁奉公还是贪污舞弊,思想家是极端进步还是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在影响着这个朝代的兴衰发展。
恰恰,聪明的万历皇帝清醒的意识到,皇权来自于百官的俯跪拱卫,却又受制于他们,万历皇帝想要立皇三子常洵为太子,却受到百官的阻挠,于是万历皇帝和文官集团形成了长达二十年的拉锯战,皇帝消极怠工,朝政日趋混乱。
究其原因,万历缺乏坚强的毅力,因此他一再向臣下屈服。然而,他又不是一个胸襟开阔并以恕道待人的皇帝,他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他就设法报复。
最终,将大明帝国拖入了深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