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年年底开始写“读书”(2017,2018,2019),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
2020年于我也是很特别的一年。上半年的数月,滞留在上海酒店没法回汉。这篇《过年》写于武汉封城第五天,接着的几篇《元宵节》、《二月》、《春分》记录了那段时间的情感,现在重新读来,很多场景历历在目。喜欢这样一句话,它很好地诠释了一段时光:我们伤心过,也感动过;我们害怕过,也勇敢过;在这一年即将过去时,她已铭刻于心。
独自困在酒店的日子,看了几本书,写了几篇文章,作了几场直播。周围的环境很安静,心却很难静下来。因为疫情,期间写的几篇与工作相关的文章都以远程协同为主题。《图说敏捷项目中的价值》与《敏捷项目中的隔空实践》,尝试了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如我在文中写到的:
两年前在写《项目管理中的敏捷实践》时,对交付价值的理解并不十分深刻。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理解敏捷的实践,却忽视了敏捷的本质。敏捷的本质正是追求价值,这也是我们很多软件从业者的初心。本文从构思到成文花了一番功夫。我希望用更为简单、生动的表述方式,因此采用了许多自己设计的图画。限于我的构图水平,还有很多瑕疵,但希望画尽其意。
对敏捷本质的理解,本身也是一种修炼。所幸身边高手众多,我能得以一直进步。期间做了的几场对外直播,也与敏捷相关。
敏捷,并不仅限于敏捷开发和敏捷项目管理,事实上,敏捷的概念已经扩散到组织的每个领域,而数字化时代需要的是打造敏捷组织的管理实践,针对组织的敏捷性,快速调整战略、结构、流程、人员和科技以获得产生价值和保护已有价值机会的能力。
于是有了这篇《敏捷转型中的关键》,回想着自己顶着几个月没理的乱发与众多朋友在线分享,不禁莞尔。
几本书伴随我度过了那段时光,《解忧杂货店》是一本不错的书,东野圭吾先生在回顾写作过程时,说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
如果说,来找我咨询烦恼的人通常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看地图,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但我相信你不属于任何一种情况,你画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地图是白纸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 但是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正因为是白纸,所以可以画任何地图,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
《格局》也是那段时间读完的,反省自己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与思考,的确是缺少“格局”,而这些远不是读一本书就能悟到的。有幸能在很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继续成长,和一群优秀的人共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我。
5月,我离开了ThoughtWorks,在ThoughtWorks五年多的工作、生活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很幸运,能够结识如此多可爱的人,现在常常会看看当时写的《未来已来,不敢止步》与《时光不老,影像长存》,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6月,我到了杭州,这座让我有无限憧憬、也注定会有无穷回忆的城市。过去的半年,被慢待过,也失落过;经历了求而不得的惆怅,也常有是否应该放自己一马的纠结。但我确信,我在尝试一些不一样、有意义的事情。生活是具体的,每一步都算数。
这半年,我也得以从不同的视角回头来看看我之前的所思、所想、所得。为了快速学习新的知识,读了几本中台、企业架构相关的书,一一记录在简书上(《双模IT》、《业务架构与IT架构的关系》、《云计算与数字化转型》、《业务中台》等),未成体系,沉淀还需要时间。
翻译的几本书陆续出版,这是今年特别开心的事。我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顾问,当初翻译这几本书的时候,是结合我在ThoughtWorks的理解与对未来的思考。《EDGE: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讲的是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AI重新定义企业》论述如何在组织、文化层面进行业务转型;《内容智能:打赢每一场运营战争》阐述了在“内容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通过有效内容在数字化业务上取得成功。这几本书都切合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最近半年,我专注工作在互联网一线的核心地带,对数字化转型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期待能有更多的收获。
从不同的视角,写写与儿子的故事,《期中考试》已是第25篇。相信这段细腻的情感,能让我和他都保持自信,充满阳光,静下心来,开心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2021,会很好。
新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