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晚饭时,又重听了遍齐帆齐微课,其中老师讲到,写作是幸福的。
回想在写作营的这些日子,执念的写,不停的写,努力的写,着魔的写,“肆意”的写,流淌的文字,让人幸福着,激动着,畅想着......
回过头看,在“肆意”的文字里,真的是对流逝时光最好的怀念,一个个文字如同跳跃的精灵,穿越般把人带回从前,那些老时光仿佛从未离去,鲜活起来。
莫言说,自己在生活里是个“胆小鬼”,在写作中可以“色胆包天”。
确实,“肆意”的文字,让写作者变得“无所不能”。
“肆意”的文字因写作而“无拘无束”。
我们在“肆意”的文字里,可以幻化成无数个“我”,那些“我”在“肆意”的文字里,可以是高尚的,亦或是卑劣的,可以是幸福的,亦或是不幸的,可以是激情的,亦或是宿命的,可以是开心的,亦或是悲伤的......
那些所有可说的,不可说的;所有现实的,虚幻的;所有过去的,未来的。都因“肆意”的文字而“复活”,而栩栩如生,每一个不经意闪现的念头,都因文字而有了“活着”的痕迹。
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亦因文字被永远“定格”,此后经年,被翻阅,被怀念。
想起多年前看过《读库》里的一篇文章,是几则“原汁原味”的日记,日记的主人公不祥,凭内容推测是个老妇人,日记是被外人无意发现的,或者是旧纸堆,或者是老房子,然后登在了《读库》。
日记的内容就是些“流水账”,譬如,今天买了些啥东西,做的啥饭,周末都干了什么,见了那些老朋友,有则日记因为腿疼,出不了门,还抱怨孩子们不去看她,有则就是写买了块手绢。
每则日记不长,少的几十字,多的也就一二百字样子。
这么多年过去,《读库》里看过的无数文章大都忘记了,但这几则短短日记,却记忆犹新,也许是因为它的“烟火气”,也许是因为它的“随心所欲”,也许是因为它的“简约至极”,而“生生不息”。
所以,即使是“手帐”式的“日记体”,因文字,有了厚重的气息,因时光的沉淀,而留下对一些人和事的怀念。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里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所以伊塔洛·卡尔维诺说,我爱普希金,因为他是清晰、讽刺和严肃。我爱海明威,因为他是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与忧郁。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现实主义者。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我爱……
因为“肆意”的文字,我们爱经典,我们记住了经典,我们记住了属于经典的时光。
亦如,我们因《狂人日记》《阿Q正传》,记住了鲁迅先生,我们因《平凡的世界》,记住了路遥,我们因《青铜时代》,记住了王小波,我们因......
话一说出口,就不再属于你,但是写下来的字却能永久保存,白纸黑字,岁月更迭,永不磨灭。
重温旧信,能让人回到过去的时光,忆起往昔故人旧友,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点点滴滴。
我们在经典之外的“平凡”里,用手中的笔,写下的不只是属于自己的“肆意”文字,更是对时光最好的怀念。
感谢阅读。
第二周打卡自由写作业(15)篇128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