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验室

作者: 卜白 | 来源:发表于2016-03-20 20:20 被阅读32次
问花寻草 卜白 2015 纸本设色

文图/卜白

很多同学毕业都留在了国家实验室,因此,每次去实验室看他们,就权当回忆了。

其中有一个闺蜜是做花生育种的,我们离得很近,时常去看她。每次都要先经过大实验室。那里摆放很多大型仪器,有时灯不开的时候,外面夕阳西下,霞光万彩。而屋内一片昏暗,寂静无声。那阴森寂寥的气息让人想起过往,想起我那段做实验的日子。

眼前熟悉的仪器收藏了多少人的青春,当然我的也不例外。和很多人一样,我们把花儿一样的年纪,奉献给了所谓的青春期的理想。

年轻的我们做着科学家的梦想,读完本科,读硕士,甚至有人读博士,远赴重洋做博后,希冀借此走向科研之路。

硕士期间,我们整日与冰冷的仪器打交道,躲在实验室里,不见光日。每日做不完的实验,养虫,做配方,检测物质含量,处理数据,养苗……

稍微闲的时候,看文献写报告。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生活,更没有时间花前月下。那些忙得忘记自己的日子,稠得仿佛永远过不完。现在想起来还让人战栗,让人神经衰弱。

但实验室里的一切并不是最可怕的,户外才是。尤其白花花的大太阳下,再正逢正午,外出采集实验材料。在南方的酷暑时节,剧烈的高温曝晒,炙烤的大地与水稻田里出没无影踪的水蛇,让人一刻也不敢松懈。

记得一次我们在大太阳下快要烤晕了,在将晕未晕之际,忽然有一片云飘来,瞬间遮挡了阳光。短暂的凉爽拯救了我们,像那样考验个人意志的经历,有很多。

但那并非让人放弃科研之路的原因,是那几年的经历,让人认识到中国的科研并非个人想象的那样。从根本上说,他无法承担个人的追求,所以后来义无反顾的离开,走了一条不同于大部分同学的路。

现在每次到实验室,看到她们养的青青嫩苗,不论什么品种,都感觉亲切。稗草,花生苗,水稻苗,棉花苗……一切研究对象的苗,在实验室里都能见到。

想当初,在我眼里,苗儿只是苗儿,并不能从中看到美感。

如今再看实验室里每一抹绿色,都生机蓬勃。也许当事者并不觉美好,她们选种,播种,浇水,辛勤劳苦,没日没夜,仅有的一点美好也许被历练与苦楚消磨殆尽了。

而当她们一旦离开,沉淀下来,也许是另一种想法。

透过时光的魔镜,身体发肤的疲惫疼痛都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浅淡抽象的痕迹,只有那些滋润心灵美好的感觉永远清晰地留存。

虽然我早已离开,亦不悔现在的选择。但回想那些迷惘的岁月,充满感激。科研的经历磨练了心性,若非痛与艰辛,怎能化茧为蝶,明了未来。

但这些,是处在当下的人很难感知的。这是我们的矛盾,我们不能真切地感知到当下。正如当代人很难明白当代人的伟大。

因为我们总是生活在别处,所以美好不属于当下,它只存在于旁观者的眼里,或存在于我们的回忆里。

能真切地感受到当下,听得见自己的心跳,鲜活跳跃的生命是我很欣赏的生命形式。努力修炼,愿自己成为能感知当下的人。

卜白 花诗堂 2014.11.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家实验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hk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