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对话诗圣始发奋
夫人说话算数,果真给虹虹请了个武术老师,也是个十里八乡有名的老拳师,也跟唐先生一样留着一绺白白的长须。但虹虹拜师后却耐不住反复练习那些基本功夫的枯燥乏味,觉得老拳师教的还不如张彪的那招“兰花指”有效、实用。所以,后来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练练,老爷觉得女孩儿家还是要以习文为主,学武打打闹闹的不成体统,也就懒得管她。但虹虹虽然没学到什么系统的真功夫,可多少也有了一些武术基础,在年龄相仿的人中,她只有欺负别人的份儿。
春暖花开,转眼过了一个年头。这天,虹虹又要小翠陪她去放风筝。春天的景色真美,微风吹绿了杨柳,空气中浮动着青草的气息,风筝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飘着。突然一阵大风,风筝一头向下扎去,线被远处的一棵大树刮住了,虹虹连忙跑过去追赶。
二人沿路寻来,渐渐走进一处树林,林间一条小溪潺潺流着,几户人家散落其间,一派诗情画意。突然听到一个浑厚的声音吟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声音在林间回荡,余音袅袅。“大叔,看见我的风筝了吗?”虹虹望着面前这个头戴冠巾、身着素袍的中年人问道。大叔指着身边树上挂着的风筝:“小朋友,这是你的风筝吗?好,让我来帮你拿下来。”虹虹接过风筝:“大叔,您是?……我怎么看您有些眼熟?”“哦,我姓杜,单名一个甫字,杜甫是也,你就叫我杜叔叔吧。”杜甫的笑声中流露着豪爽和慈祥。
虹虹的眼神惊异而又钦佩。她怎么也想不到居然能在这里见到驰名中外的诗圣杜甫,而且还这么平易近人。难怪有点儿眼熟,虹虹记得背过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的旁边就画着一张杜甫的肖像。“杜叔叔,我背过您很多诗,您写了那么多的诗,是怎么练的,教教我好吗?”虹虹平时最喜欢读杜甫的诗了。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等脍炙人口的名句,虹虹在学校时都曾经不止一次地背过。
杜甫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小姑娘,我可没有什么可学习的,但我的良师益友李太白却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给你讲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吧。”于是,杜甫讲道:
李白小时候比较贪玩儿,经常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跑出去玩儿。有一次,他又跑到河边玩耍,突然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根铁棒在不停地磨着。老奶奶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而且还不时地调整一下磨铁棒的角度。李白觉得非常奇怪,便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李白顿时醒悟:“读书不也是这样的吗?”,并为自己的逃学行为感到非常惭愧。他深深地向老奶奶鞠躬,并说道:“谢谢您,让我领悟了人生的道理。”从此以后,李白刻苦读书,终于名传天下。可惜啊,此时不知他在哪个名山大川游历,我们已有10年未见了。
讲完李白的故事,杜甫仰天长叹,飘飘然向着树林深处走去。
虹虹望着杜甫远去的身影若有所思:李白也是唐朝的大诗人,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都是他写的,原来他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我怎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啊?嗯,只要我狠下功夫,也一定会成功的。
从此,虹虹开始认真读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