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别是什么
1.总目标
以终为始的起点。
比如过国家A线,这是拿来做目标倒推的。比如199管理联考国家A线,要求总分175,联考单科80,英语单科40。这还不够,还需要做细分,努力规划最低分数线超过国家线要求。首先是,英语如何确保高于40分?如果过线没有问题了,那就思考如何多对总分175做贡献。
联考也是一样,数学、逻辑和作文,如何先保证过单科线,然后才是如何对总分做贡献。
还要继续细分到章节的得分目标,比如数学的立体几何考多分,自己最低可以得多少分。
2.周计划
计划落实的最小有效单元。
周计划是一切计划的根本。因为社会运作的基本是按照天和周博弈来完成的。完成日计划比完成周计划更难,因为周计划中前一天没有完成的,第二天可以弥补。第三天如果状态好,可以提前完成周四的内容,或者补救周二没有做完或者没有做好的内容。周计划是计划落实的最小单元,日计划是推进计划和复盘的最小单元。
3.时长
一天的基本保证,就是有效学习时长的记录。
做时间的朋友,一切结果都是有效行为的积累,积累就是时间的积累。某日时长=凌晨时长➕上午时长➕️下午时长➕睡前时长。
4.进度
就是学习新知到什么位置了。复习旧知,学习新知识。进度是总目标推进的检测,反馈着总计划能否完成。如何不如预期,就要分析之后,调整计划。
5.体验
就是自己做这件事是否有沉浸感。如果有沉浸感,就会不走神,愉快高效,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充足。这是所有以上指标推进的核心。
只有体验好了,有效时间才是有效的。持续的好体验,会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更好的去累计有效学习时间,量变产生质变,实现总目标。
二、五者关系
每一个时段的体验管理是核心,当下有快乐、未来才可能有力量。
在总目标之下制定周计划(月计划)都是为了给总目标的进展提供反馈。
有一定的时长,比如90-180分钟坐下来了、才可能静下来学习。
要么确保时长,要么确保时效。在时长的基础上去追求时效。
1.0版
叶兴东
2021.10.7下午3:5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