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圣人、圣婴的时候, 我们可以看到, 列的例子多是男性。“ 圣” 这个字太高大上了一些, 容易让人觉得, 这些现象离我们有点远。
但如果把“ 圣” 男理解为“ 好男人” 或者我喜欢的词语“ 中国式好男人”, 就可以看到, 圣人逻辑和圣婴逻辑, 在我们身边可能到处都是。
不过, 好男人和中国式好男人, 这种表达太不精准了, 也不容易把握到这些逻辑的内核, 但如果换成“ 无欲男”, 这就好理解多了。
最初的圣婴, 还是有欲望的, 不过主要的欲望是自恋, 是攻击性, 而不是物欲和性欲,
从圣婴到圣人的发展中, 则不断在镇止自己的各种欲望, 这样就造就了 “ 无欲男”。
看我们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乃至现实社会, 你会看到,
一方面, 我们社会有各种各样穷奢极欲的人,
同时也有各种无欲男。甚至, 以我自己的观察, 我都觉得后者占了多数。
我会认为, 在中国社会, 一个普通而正常的男人, 就会是憨厚老实忠诚可靠的无欲男。
无欲男会适合什么样的配偶? 也许我们容易认为是, 贤良淑德的好女人。但其实是,
如果一对伴侣, 两个人都是压制欲望的好人,
那他们就很难过日子,
不仅难以保护家庭和孩子,
还因为两个人都没有活力, 而让家庭像坟墓一样。
所以无欲男相对而言更适合的伴侣是“ 妖女”。
例如《聊斋志异》中, 多是女鬼与书生的故事; 又如更广为传颂的白蛇与许仙, 就是经典的无欲的、弱的男书生与全能女妖; 又如金庸小说中的郭靖与黄蓉、张翠山与殷素素, 是经典的好男人与妖女……
女妖和女鬼, 还是有差别的。我试着谈谈这个差别。
最初去分辨女妖和女鬼, 是一个微博博主提出了一个问题:
谁能告诉我, 为什么画皮拍成电影, 要将鬼改成妖? 为什么聂小倩拍成《倩女幽魂》, 也是要将鬼改成妖? 为什么妖可以出现在大陆的银幕上, 而鬼不可以? 这个问题困惑我几年了。
我的朋友许玳萌是在中央电视台做记者的, 她提供了正式答案:
确实有规定( 影视中) 不能出现鬼。官方解释我也知道, 是因为很多边远山区文明闭塞的地方, 人们看了影视作品会认为真的有鬼存在。
针对这一话题, 一个网友提出了一个很可爱的问题:
聊斋里有美丽善良痴情各种女鬼, 可唯独没有温暖的女鬼,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影视作品中的女妖却热辣娇俏, 比里面的“ 人” 更有活力, 这又是为什么呢?
女妖为什么更有活力, 这个问题, 就和圣婴为什么最有力量一样, 因为他们都没有镇压掉自己的全能自恋, 而无欲好男人以及好女人, 就过分镇压了自己的全能自恋, 因此丧失了活力。
同时, 女妖也是一种隐喻, 指的是, 全能自恋还没有很好地进化成人性, 因
此还带着强烈的原始野性。
相信大家这个课程学到现在, 都能给出以上的解释了, 而关于这一问题及其延伸, 我也研究了很久了。在咨询中, 在课程中, 我搜集了大量关于鬼、妖和魔的意象, 也试着对此进行深思。
鬼、妖和魔, 都具备人类所不具备的一些能力, 例如通灵、神通啥的, 但它们也有微妙的差异。
鬼的核心特质, 也许应该是怨气, 并且受怨气的驱使, 鬼, 特别是女鬼, 容易进行无情的报复。例如《聊斋志异》中的女鬼, 虽然一开始多是美丽、善良且痴情的, 可一旦被弱书生给辜负了, 她们多会散发出冲天怨气, 然后会发出报复性行为。
讲一个有点儿夸张的真实故事。
我一位朋友, 她多次有过这样的遭遇: 她开一家公司, 打理好后, 就让给了她的男性伴侣, 而她的男性伴侣在占了这么大便宜后, 竟然无一例外, 不久后都出轨了; 自己的付出竟然带来出轨, 这让她会产生巨大的怨气, 这时她会对他们发出强烈的诅咒; 可怕的是, 接连两次, 她一发出诅咒, 当时的男性伴侣, 竟然立即发生意外死掉了。
这吓到了她, 她找了几个道士和算命先生什么的, 问是怎么回事, 结果他们中间有人竟然一致说, 你有两个护法守护着你, 你一发出诅咒, 它们就会帮你去实现。
这个说法真吓到了她, 从此以后, 虽然在亲密关系上, 她还是滥好人, 会控制不住地重复把好好的公司送给男人的游戏, 而男人们也仍然会继续辜负她, 但她不得不拼命克制着自己的怨气, 生怕再造杀业。
这个故事, 首先是我这位朋友的说法, 特别是护法替她杀人的部分, 有浓浓的神秘主义色彩, 我们可以不信。因为即便她的说法成立, 那也很可能只是偶尔巧合的意外而已。但我们可以看看她身上的“ 怨” 是个什么玩意儿。
我听了太多幽怨的故事, 多数是女人的, 男人的也有不少, 它们一致的逻辑都是: 我给一个人付出了很多, 那个人竟然辜负了我, 我怨呐!
从辜负者的角度看, 这可以有很多原因:
) 你付出很多, 让辜负者觉得, 你是可以被轻慢的。换句话说, 你付出很多,可能是一种自虐, 既然你都可以自虐, 那别人也容易觉得, 继续虐你又如何 呢?
) 你付出的时候, 付出带来的道德感, 让你在关系中占据了优越位置, 这引起了对方的不舒服, 于是辜负者要通过背叛或其他辜负你的方式, 击碎你的优越感。
) 付出者常常还是在制造内疚, 而通常喜欢占别人便宜的人, 是不接受也难以消化内疚这种感觉的, 于是会去破坏这个关系。
……
从付出者的角度看, 过度付出其实就是一种自虐, 是一种自我破坏, 或者说是杀死了自己部分的生命力。我们知道, 鬼就是被杀掉的冤魂, 而以此可以做一个推理—— 当自己的生命力被杀掉一部分时, 这一部分被杀死的生命力, 也就像是部分的“ 鬼” 一样, 并因此有了怨气。
生命力被杀掉越多, 你心中的“ 鬼” 就越大, 怨气也就越大, 累积的怨气需要找出口爆发出来, 而“ 被严重辜负” , 就是一个最好的出口, 可以让滥好人释放出自己的怨气。
我印象一个极深的故事是, 一位女士找我做咨询, 她想杀掉自己的男友, 因为恋爱多年后, 她才发现, 男友是有家庭的, 她觉得深深地被背叛了。
可是咨询几次后发现, 其实她早就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推断, 男友是有家庭的, 而且男友还曾要带她去他家看看, 是她多次拒绝。
再谈下去发现, 这位女士一生都在做好人。因此可以说, 她被杀掉的生命力成为她心灵中的“ 鬼”, 而且这部分越来越重, 最终必须要找出口释放出来, 这时她去直面男友有家庭的这个事实。
怨和恨, 是鬼的特质, 那妖的特质是什么? 妖的特质是为所欲为, 女妖的特质则是为了爱恨情仇可以不惜一切, 捅破天都不怕。
例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 本来具备传统中国女性的一切优点, 温良恭俭让, 但法海却说她是妖, 然后爱情被破坏, 这时她就不惜水淹金山, 显示了她的妖性。
玩怨恨的, 是女鬼; 为了爱情捅破天的, 是女妖。如果说这是中国女性的一种经典形象, 那与此对应的中国男性的经典形象又是什么?
前面我们说了, 是无欲的、憨厚老实忠诚可靠的好男人。好男人是妖女的绝配, 虽然很多人讨厌许仙的懦弱, 但对于自我没有构建起来的妖女而言, 必须要找一个这样的好男人, 他从不和她对抗, 从不主动攻击她, 这样妖女才能在这个像唐僧一样无害的男人构建的容器中, 修炼成人, 即, 有了基本的人性和自我。
可是, 为什么男人不去做鬼, 做妖? 为什么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中国男性形象太多是无欲、同时也没什么本领的文弱书生呢?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雄性?
我的理解是, 男人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权力体系, 而体系的设计, 是只允许皇帝或大家长, 这一个男人可以实现全能自恋, 可以为所欲为地活着。而其他男人, 最好都变成体系的砖瓦, 必须是没有自我、没有欲望、面目不清地活着。
中国女人, 过去一直被排斥在中国社会权力体系和家族权力体系之外, 她们失去了权力体系的保护, 但同时, 她们因而有了空间, 可以留住生命力。只是这份生命力不够人性化, 还是原始的全能自恋, 于是可以为妖, 如被伤害, 就有了怨, 变成了鬼。
男人被镇止性的体系压制得不同动弹, 于是被动, 而女人倒可以主动。
例如《平凡的世界》中, 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的爱情故事, 都是女人主动而他们被动。因为, 作为权力体系的组成部分, 他们得考虑各种集体, 例如得把家族放到第一位, 而不能只考虑个人的欲求。
他们, 还有前面提到的张翠山、郭靖与许仙等男人, 要做好人乃至圣人, 他们追求无欲, 而欲求, 就要通过女人来表达。例如孙少安的欲求, 就要通过老婆秀莲说出来, 比如分家, 比如得自己多吃点, 而不是太照顾奶奶和妹妹。
这样看来, 无欲男找女妖有双重好处: 一, 妖女可以替他们表达欲望; 二,
谁追求欲望谁就不是好人, 所以“ 坏” 是妖女的, 而他们是“ 好” 的。
虽然妖女承载了“ 坏”, 损失了道德上的“ 好” , 这是一种损失, 但在道德上全然彻底成功的好人, 因为彻底失去了欲望和自我, 那才是更深重的悲哀。
这一点, 在岳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一篇文章, 我专门为岳飞的
悲剧人生, 做一次心理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