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电影』
他们当年的奋斗——《北京人在纽约》剧评

他们当年的奋斗——《北京人在纽约》剧评

作者: 饭头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00:32 被阅读0次

    07年火得一塌糊涂的《奋斗》讲的并不是真正的奋斗,而是一群小青年挥霍着爸妈的钱的创业经历和混乱的感情故事。倒退14年,把《千万次的问》捧红了的《北京人在纽约》讲的才是奋斗,一群在异国他乡努力扎根生存的中国人,带着一股子劲,一口气,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们操着或流利或蹩脚的英语,探寻未知的世界,争着面子,不断地努力,却免不了迷惘。

    1. 未知

    初到美国的王起明和郭燕对美国的一切都感觉很新鲜,在海关被欢迎来到美国,在偌大的机场等候姨妈一家来接机。直到被带到阴暗的地下公寓,姨妈给了几百块美元、一张写着王起明未来工作地址的纸条,还被抽了房租,他们的心情不由得低落了起来。一个是乐团的大提琴师,一个是中医。到了美国,这些技能变得无用了,一切从最底层做起。王起明甚至因为一罐啤酒的钱被阿春留在餐馆里打工,他的傲气被打得七零八落。

    纽约很繁华:拥挤的街道,匆匆的行人,一幢幢的高楼。纽约也很破落:肮脏的街角,破落的小店,还有一些或坐着或躺着的无家可归的人。这里充满了生机,却也暗藏着凋零。也许正因为这样,片头才会说,纽约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吧。多年前,在北上读书的火车上,坐在对面的一个女孩儿对我说,晚上,在北京城走着,看着路灯一盏盏地亮起来,感慨偌大的城市里没有一个自己的容身之处。不知道初到纽约的王起明和郭燕,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感觉?在这个城市里,语言变了,文化变了,生活习惯变了,生存方式也变了。国内的受人尊敬的白领变成了美国底层的蓝领,这个跨度并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

    2. 面子

    或许正因为曾经是白领,所以带着一股傲气,想争面子。王起明和国内打电话的时候,编着谎骗女儿宁宁自己过得很好,说自己被大乐团收了,吃得好住得好。虽然事实上,他再也没有摸过琴,还常常去街上捡些美国人丢在路上的破家具带回家用。郭燕为了在David的工厂里做衣服,做不完的带回家挑灯夜战,终于被录取,成为女工的其中一员。

    阿春是个女强人,独自开餐馆,英语流利,能够和各类客人寒暄。可是,这个坚强的女人也有伤痛:在夜里被前男友骚扰,因为对孩子进行中医治疗而要和前夫打官司。这些,她当然不会在人前表露,也没有这个必要。在阿春餐馆里打工的大李在美国呆了八年,没有拿到绿卡。被王起明问起的时候,却谎称已经拿到了。王举杯祝贺大李,大李脸上挂着笑,心里的苦闷无所道来。

    3. 努力

    片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开餐馆的单亲妈妈阿春,拿着两个博士学位却在餐馆里打工的大李,誓要和郭燕老板David争高下的王起明,勤劳而寡言的郭燕,还有逐渐融入美国生活的宁宁。

    回到片中的两位主人公。王起明用拉大提琴的手在阿春的餐馆打工,做着机械的劳动。郭燕带着不熟的手艺长时间地工作,还要抵抗老板David的追求。千篇一律的生活,起早贪黑,为他们带来了收入。但就在这时,王起明和郭燕的感情出现了裂缝,大男人主义的王起明受不了David对郭燕一番又一番的追求。他们离婚,郭燕再婚,在路上还碰到过在大冬天里骑着自行车送外卖的王起明。这时候的王起明,落泊,贫穷,第一次跌入了谷底。但是,他没有放弃。

    聪明的他抓住了一个契机,向阿春借钱,开起了毛衣厂,成为David的有力竞争对手,摇身一变成为了宁宁看不起的“资本家”。他有钱了,底气足了,更开朗了。最大的烦恼是越来越不理解他的宁宁,他捧在手心上的女儿。

    4. 迷惘

    宁宁是幸运的:她的爸爸和妈妈都很爱她,供得起她上学,吃好穿好。但宁宁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对爸妈的离婚感到愤怒,恨阿春,也恨David。她对美国的中学生活感到新奇,欣然参加各种活动,和同学谈恋爱,把王起明气得牙痒痒。说她迷惘,应该不过分——她还没有成熟的感情观,也不懂得分辨什么活动对她的成长更好,所以会对父母的感情生活指手划脚, 也会犯或小或大的错。

    如果说宁宁有的是青少年正常的迷惘(毕竟她还是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那么王起明他们有的是中年人在陌生世界打拼的迷惘。这种迷惘和在陌生城市打工的人们的迷惘应该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只有程度的区别。

    虽然王起明和郭燕在纽约立住了脚,活得体面了,但他们快乐吗?至少,他们活得像在国内一样快乐吗?在陌生的国度,法律体制和游戏规则都全然不同,撞壁、栽跟头是家常便饭,很多亲人和朋友又远在天边。就拿王起明来说,顺的时候的确很开心:赚着大数额的工资、住豪宅、逛名店,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是背的时候也很窝心:合约无法完成、拖欠工人工资、宣布破产。甚至疯狂到去赌城玩一夜,期盼着能来个大翻盘,把钱全部赚回来——结果当然是输个精光。在这充满生机和危机的陌生城市打拼,迷惘或许是无法避免的吧。

    5. 现代的王起明们

    王起明一人当然不代表所有在美国打拼的华人。很多华人因为留学而来到美国,留在美国的多为工薪族,鲜有像王起明一样致富的。或许,这些故事和《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的更为相似。然而,王起明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爱面子、干劲与努力,还有迷惘,在现代留美华人中依然存在。他们多数人的社会地位比王起明高,还有人进入了商界或政界的高层。他们对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有很多看法,比王起明在美国更有话语权,但也和他一样的敏感。他们希望下一代不要忘了中国,努力让孩子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虽然不少孩子像宁宁一样更热爱英语和美国文化。

    片子的最后,是冯小刚饰演的又一个新来乍到的国人,被王起明送到当年住的地下公寓,如王当年一样收到一个打工地址和几百块美元。冯小刚看到公寓的环境,气愤不已,对着王起明扬尘而去的车破口大骂。我们看到的,是奋斗史的延续。

    6. 结语

    《北京人在纽约》首播的时候,出国潮还没有现在热烈,去美国旅游也没有现在容易。我们从片中看美国,看纽约,看在美华人的生活。时隔多年,回过去再看这片子,竟然没有觉得落伍,依然能看得津津有味。为此片创作的主题曲和插曲都很好,刘欢和那英的演唱恰到好处地衬托着剧情。听说导演有计划要拍《王起明回北京》,依然是姜文主演,非常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们当年的奋斗——《北京人在纽约》剧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mk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