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说来是个显赫之家。她的祖父是清末进士,与康有为同科。父亲林长民博学多才,风流儒雅,是当时政界的明星式风云人物。
只是林徽因的母亲不太给力。她是林长民的第二任太太,旧式小脚女子,没受过教育,琴棋书画样样不通,偏又不善家务性情乖张,于是丈夫公婆都不待见。她生过三个孩子,只有林徽因活了下来。
后来林长民又娶了个上海女子,漂亮伶俐,性格乖巧,又接连生了四儿一女,独得林长民欢心,他们住在宽敞明亮的大宅前院。
林徽因和母亲幽居后院冷冷清清的小房子。母亲郁郁寡欢,和前院关系紧张,每回林徽因去找弟弟妹妹玩,回来都免不了一顿数落责备。好在林徽因聪慧懂事,又满溢着爱。所以,深得大家族各色人等的喜爱。
林徽因说,她六岁时出水痘,被“孤独地囚禁在一间房屋里休养”。但因为家乡人叫水痘为“水珠”,她“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有人过我窗口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
——想法蠢萌,也可见是个内心明亮的女孩。
02
1920年,林长民被政府派往欧洲考察,特意带了16岁的长女林徽因同行。他们去了很多国家,最后落脚伦敦。
九月,林徽因考入伦敦圣玛利亚女子学院学习,全面开启了她的美丽新世界。也是那个九月,在上海,张爱玲出生了。同样是官宦之家。同样是家中长女。同样是父母不睦,父亲再娶。但是原生家庭对张爱玲的负面影响,显然更加巨大。细读她的童年,也不是没有欢喜深情:
母亲教她弹琴画画说英文,教她如何淑女范。张爱玲七岁已能写小说,她的信手涂鸦之作,常叫父母亲乐得手舞足蹈。九岁时,她信笔画了一幅漫画,母亲说好,父亲也说好。她把漫画投给了报社,几天以后,从报社寄来了5元钱稿费,她高兴死了。父母也开心,说“这些钱随你支配。”
张爱玲稍大时,母亲坐在抽水马桶上看老舍的小说,一面笑,一面读给她听,她靠在门框边傻笑。母亲在国外期间,会寄玩具给张爱玲姐弟,并嘱咐家中女佣每天带他们去一趟公园。
弟弟秀美可爱,有时张爱玲让他编个故事,他说得稚嫩可爱,爱玲说:“没等他说完,我已经笑倒了,在他腮上吻一下,把他当个小玩意。”
……
可惜,这些寻常家庭欢乐,没有为张爱玲的灵魂提供温暖的营养,她记忆里更深重更难以磨灭的,是母亲的冷漠疏离,父亲和继母的暴虐无情。
她不关心母亲给她买玩具给她读小说。
她忘不了的,是母亲骂她是猪,是废物,说她活着就是害人。天性薄凉孤冷的人,心是一个奇怪的漏斗,爱意暖意统统漏掉,恶意凉意全部留存。张爱玲跟母亲没有平常母女的亲昵,始终保持着远而冷的距离。
所以,她小说里的母亲,也是一个比一个差劲:自私、虚伪、无情、变态。
客观看,张爱玲的家庭的确阴郁,父母的确爱她不够。只是也未必坏到令孩子心里只有孤苦和绝望。
其实林徽因的家庭也没好到哪里去。
父亲常年在外,她和满腹怨愤的母亲在后院幽居,要想封闭抑郁,也有充足理由。但她天性乐观热情,会积极给父亲写信,主动去前院玩,单纯地去爱这世界,爱身边的每个人。有些爱,是争取来的。你心里有阳光,世界就还你以明亮。你对世界打开美好的心,世界就对你敞开温暖的怀。同样是旷世才女,林徽因整个人是热的,张爱玲骨子里是冷的。这是她们最大的不同。
所以,张爱玲写: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林徽因则说: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
想来,如果俩人互换家庭,人生的幸福指数也未必有太大差异。
性格决定命运。
张爱玲也讲过一件小事。一次在饭桌上,父亲打了弟弟一个嘴巴。我大大地一震,把饭碗挡住了脸,眼泪往下直淌。后母笑了起来,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我丢下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闩上了门,无声地抽噎。我立在镜子前,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浴室的玻璃窗临着阳台,拍的一声,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弹回去了——弟弟在阳台上踢球,他已经忘了那回事了。
这一类的事,他是惯了的。我没有再哭,只感到一陈寒冷的悲哀。唉,小小的爱玲,你何必那么敏感悲观。世事炎凉人情百态,经不起深究的,你非要把那些恶都重重压在心上,又怎么能快乐。像弟弟那样,多好。
03
1924年。4岁的张爱玲开始读私塾。她特立独行的母亲和姑姑奔赴欧洲游学。也是这一年,20岁的林徽因和热恋中的男友梁思成一起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金童玉女,门当户对,两位父亲又是志同道合的好友,算是天仙配了。但是梁思成的母亲大力反对。梁夫人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在她眼里,现代女性林徽因很不大家闺秀。她不断让女儿写信给梁思成,阻止他和林徽因在一起。只是,母亲有母亲的原则,儿子有儿子的选择。梁思成深爱林徽因,当然不肯轻易放弃。事实上,林徽因美丽灵动,多才多艺,在学校大放异彩,追求者众。
梁思成倒是要在结婚时问一句,“为什么是我?”林徽因说要用一生来回答。如今,他们早已走完一生,我们寻着蛛丝马迹回顾,大体可以摸索到答案了。为什么选择梁思成?除了家世显赫,除了博学多才,除了爱她至深,更是因为:他性情宽厚。
两人一起学建筑,林徽因画了一半草图后撂挑子不干,他会默默帮他画完。后来林徽因在家里办沙龙,吸引众多仰慕者到访,梁思成丝毫不会反感,和大家一起聊得开心。他积极乐观。
两人一起在野外考察,林徽因有时会为路途艰辛而烦躁,而梁思成一路上永远是乐天幽默的,好友说:“不管多疲惫多艰难,一到饭桌上,这个平时沉静的男子妙语连珠,一顿饭吃下来总是让大家欢声笑语不断。”
他的女儿也讲:尽管贫病交加,父母并不悲观,父亲尤其乐观开朗。“他从来不愁眉苦脸,仍然酷爱画图,画图时总爱哼哼唧唧地唱歌。”
他有情义有担当。
抗日期间,他和林徽因颠沛流离,生活艰苦,外国友人几次邀请他们去美国,梁思成拒绝:“中国在受难,要与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
1944年,美国要中国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以免盟军轰炸时误伤。梁思成完成任务的同时,要求盟军也不要轰炸日本的京都与奈良。他说,要是从我的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梁思成是个灵魂高贵的人,有大男人的大格局。这样的男人,就算不会吟诗作赋,不懂风花雪月,也是老公的绝佳人选。他值得托付一生的爱。林徽因的眼光,准确独到。
04
林徽因与梁思成
1944年。战乱中,林徽因和梁思成流亡到李庄,生活窘迫,林徽因在一次考察时得了风寒,肺病加剧,彻夜咳嗽。但她仍然坚持给一双儿女读诗,读各种名著。梁也坚持工作,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
偶尔心情好,他们会去田埂上散步。尽管西装不再挺括,但梁思成仍然保持绅士风度,挎着当地十分罕见的相机。
林徽因穿素色旗袍,松挽头发。江风迎面一吹,站在秧田里的农民就直起腰杆,看这流动的风景。也是这一年,38岁的胡兰成读到了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大为惊艳。他要来张爱玲的地址,兴冲冲去拜访,心里想的是“就算作者是个男人,也要把该发生的都发生了”。虽然此时他已有妻室。而且,是第二次婚姻。
张爱玲拒见。
胡兰成不死心,从门缝里塞进纸条,写明拜访的原因,及自己住址电话。张爱玲是知道胡的。第二天就打电话,说要去拜访,不久就到了。两人谈了五个小时,颇有相见恨晚之意。恋情很快展开。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
其实,看故事的我们其实是明白的:张爱玲敏感高贵,深邃清冷,遇到个可以入眼又可以对话的人实属不易。胡兰成确实是好看,眉眼含笑,一表人才。关键是,他懂女人又懂得哄女人,情话说得极妙,直达你灵魂深处。张爱玲彻底沦陷了。
她在送给胡兰成的一张照片后面,题了那句著名的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何等卑微。
这是张爱玲和林徽因的第二个不同,林徽因没有卑微过。她的诗从来都是这样的: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中国女人,素来缺少林徽因式的骄傲,甚至很多人是厌恶那骄傲的。所以,人们总是被张爱玲在尘埃里开出的花打动,少有人赞颂林徽因那一剪光的辉煌。可是,爱情也好,人生也罢,你若低到尘埃里,就算是开出了花,就算获得了片刻极致的幸福。这幸福,又有几分生命力?
倒是努力点亮自我的骄傲的女人,能获得恒久的爱和幸福。
张爱玲那尘埃里的花,也是迅速地凋谢了。
相恋几个月后,胡兰成与张爱玲分别,去了武汉。不久便与17岁的护士小周热恋,并煞有其事地娶她为妾。张爱玲蒙在鼓里,还写信给他,细碎地讲述生活点滴。之后胡兰成逃亡,住在同学家,又和同学父亲的姨太太范秀美相好,俩人一起去范秀美娘家避难,对外竟也以夫妻相称。
张爱玲千里寻夫。三人在小旅馆见了一面。这一次,张爱玲是彻底地看清了这个男人的心。离开时,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她叹口气道:“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张爱玲后来在《小团圆》里写: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
只是,她依然放不下这痴爱。那之后的一年,她依然怕他受苦,不时拿自己的稿费接济他。甚至范秀美怀孕去上海流产,胡兰成还写了纸条给张爱玲,“看毛病,资助一点。”张爱玲当即拿出一个金镯子当掉,给范做手术。
女人在爱情里,多是如此吧。再怎么精明通透,一旦沦陷,也是浑浑噩噩算不清这笔糊涂账。
其实张爱玲看得比谁都透彻:一个人如果没空,那是因为他不想有空,一个人如果走不开,那是因为不想走开。可是她又说: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这是两个张爱玲。一个是理性的冷眼旁观的她,一个是感性的沉沦爱里的她。人想爱容易,想理性也容易,想在爱情里保持理性,就太难了。这是很多女人爱情悲剧的根源。
05
林徽因却能幸免。
那年,16岁的她遇到徐志摩,一见倾心。徐志摩和胡兰成颇有几分相似。也是风流倜傥才情横溢,也是口吐莲花深得女人心。
徐志摩
当时林徽因独居伦敦,正是孤苦无依的寂寞少女。这样的相逢,在两人心中,定也是“茫茫人海中遇见你,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美好。
但是,当徐志摩的妻子站在林徽因面前,她惊慌失措。“她(徐妻)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那里藏着我的无人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林徽因茶饭不思,哭了一个通宵,决定马上回国,和徐志摩分开。
在给徐志摩的信里,她写道:“原谅我的怯懦。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一个16岁的女孩,能在汹涌的爱情里,预知不好,理智地降下帆,果断抽离,何其不易。这是林徽因和张爱玲的第三个不同。
林徽因在重大的选择上,始终是清醒理性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要什么,并以长久为计。她能掌控感情,而不是被感情操纵。
而张爱玲则盲目很多。她不管那么多,只要当下。所有感情,她要么进不去,要么出不来。其实以张爱玲的洞察力,她怎么会看不清胡兰成是个什么人。
胡兰成的汉奸之名,不是白来的。他先投靠汪伪政府,失意后,直接投向日本人,为日本兵作战场报告,与日本大将促膝谈心,最为丧心病狂的是,在日皇宣布投降后,他居然劝阻日军投降,并妄想另开新局。——完全没有家国概念,没有人格底线,哪里有糖就去哪里吃。这样的男人,你能指望他会对女人对爱情忠诚专一吗?
胡兰成自己说:“常时看见女人,无论是怎样平凡的,我都可以设想她是我的妻。结婚是他最喜欢玩的游戏,他一生有八个女人,其中六个,他都曾与之结婚,绊成夫妻,乐此不疲。
他跟张爱玲的好友苏青一夜情。有了小周后,他得意洋洋告诉张爱玲。范秀美怀孕后,他居然找张爱玲要钱打胎……
想来真是为张爱玲不值。
这种没有自尊心羞耻心,没有道德感是非观的货色,你爱他作甚!
纵使乍看惊艳,乍处甚欢,也该在看清之后忍痛远离,为自己人生的谋一条光明正路。可惜张爱玲百般聪明洞明世事,只用在别人身上,未能惠及自己。她说: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很美的一句话。
可是。
倾尽全力去爱一个无耻之徒,在不足一年的欢愉后,耗尽一生去洗掉他留下的苦和毒。这样的挥霍和透支,值得吗?真的,值不值得?不知道张爱玲后来有没有问过自己。
反正亲爱的你,如果有天有同样境遇,请你一定好好问自己。
人做任何事,都要问一句值不值得,包括爱。爱就是要问值不值得。
06
1955年。51岁的林徽因在北京病逝。
一双儿女在旁。梁思成大哭不止,悲痛欲绝。此前,林徽因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牌的设计,改造并挽救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
也是那一年,35岁的张爱玲离开大陆去往美国。次年,她嫁给大自己29岁的美国人赖雅。又11年后,赖雅病逝。之后,张爱玲就过上了离群索居、昼伏夜出的生活。
有狂热粉丝为了刺探她的生活,偷偷搬到她家对面居住,一个月只见她出门扔垃圾一次。而且在得知该邻居是个粉丝后,张爱玲立刻搬家离开。那些年,张爱玲总觉得家里有虫。为了躲避这种令她丧胆的小东西,她搬家达180次之多。在各地旅馆辗转流徙,张爱玲随身只带几个塑料袋。财物抛弃了,友人的书信遗失了,甚至花几年心血完成的《海上花》译稿也不知所终。
1995年,在林徽因逝世40年,也是张爱玲到美国的40年之后,张爱玲谢世于洛杉矶寓所,多日后才被发现,她躺在一张行军床上,屋里几乎没有家具。那时,现世早已安稳,而岁月是否静好,只有张爱玲自己知道。
中国人最怕晚景凄凉。无论后人如何美化,张爱玲的晚年,总归是不太好。人生有梦。人生有命。梦和命之间,隔着不可知的际遇和造化。但是,通往幸福结局的路径,依然有迹可循。比如积极热情,比如保持理性,比如绝不在爱里卑微。
能掌控自己的人,才能掌控人生。很多女人的苦,都是因为想获得林徽因那样的俗世幸福,却走了张爱玲的路。
其实真正的岁月静好,不是老天赏的,不是父母给的,更不是男人在不靠谱的婚书上写下的。
它需要你在烦乱泥泞的世事里,在大大小小的选择中,用最大的智慧,去爱,去掌控,去达成。
愿你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