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5
那时候,学习普通话的方法,就是多练习,不断强化,让它能够自然地发出来,而非要去刻意的转换。无论是对着同学时,还是面对着自己时,它都能很自然地流出来。
半年后,自己已经有了很好的语感,和同学们相处也自然了很多。见到老乡时,讲了好一会儿,才发现是在讲着普通话。大家相对着大笑起来,这一笑,释放了我们学习普通话的酸甜苦辣。
慢慢地,我与普通话相处得自然了。
但对云南人来说,有些发音会让自己露馅,所以,还是会有种紧张的感觉,对有些字词还得咬文嚼字。
最突出的,前鼻音和后鼻音,到底是有g呢,还是没有g呢,常常让我混淆。另外,还有平舌音z、c、s,翘舌音zh、ch、sh,感觉舌头在嘴里都要打结了。本是平舌音的,读成了翘舌音。
每次遇上这样的难字,我的音量就会放小,希望蒙混过关。但每一次都会被同学们听了出来,看到他们一脸迷惑的样子,我马上就去纠正。反正,不是这个,就是那个呗。
半年后,我的普通话,已可以讲得很流利了。想表达的东西,也顺理成章了。我又恢复了外向热情的性格,和同学们相处,自如了很多。自然也给他们讲了很多云南的趣事。
四年的时间,普通话始终伴随着我,是我在西北学习生活的见证。
6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回到云南工作,刚开始,一直保留着讲普通话的习惯。在当时,觉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显得多么高级。可能是受了不会讲普通话的苦,所以,觉得普通话格外的甜。
可是,在那些年代的云南,主要还是本地人,到处都是云南话,我就不停地在云南话和普通话间转换着。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完全又变回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云南人,满口的云南话。在这片天空下,云南话,它让人舒服、自然。
不过,语言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当你拥有了它后,它就会永远伴着你。
在一些交往活动中,有时遇上了北方人,一阵交谈后,他们最后会说上一句,“你是云南人吗?”。
嘻嘻,我是云南人。
写于2022年11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