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拓自己的心智,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个体呢?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里,作者李笑来从阅读、思考、自学三个方面分别讲述了开拓心智的三种方法。
01.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获取更多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能力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而所有人获取知识最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
所谓"体验",通俗地说就是来自五官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当我们看某一事物的时候."看到"本身就是一种体验。
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试错"。试过之后,知道错了,就不再犯错。
"试错"往往需要勇气。鲁迅先生曾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
在"试错"这个手段的基础上,另一个聪明一点,但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观察"。
“观察"扩展了我们的学习范围。我们依靠观察常常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经验或者教训,进而将其转化为自身拥有的知识。正所谓"他人亡羊我补牢"。
然而,"体验"、"试错"和"观察",都有局限。首先,大量知识无法通过(个人亲身)"体验"获得。
例如:地球的构造究竟是怎样的?没有人有能力去体验。太阳的温度究竟是多少?没有人有能力去亲测。
其次,有些知识很难通过"试错"获得。例如,一位股票投资者,一般不会通过"试错"进行决策,因为一旦犯错,其后果他往往无法承担。
对"体验"、"试错"和"观察"进行补充的,就是"阅读"。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运用心智能力的手段。
让我们观察一下周围。由于没有"阅读"能力,人类之外的物种只能依赖最落后但很神奇的方式积累经验﹣-基因遗传。
但文字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今天,只要拥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过去难以企及的"博士”级的知识量。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得知他人"体验"和"试错"的结果,进而获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信息。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阅读是最低成本的自我提升途径,没有一本书是白读的。
说到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时?让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到的这样一段话: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被我忘掉了,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而阅读对我们的改变也是如此,我们看过的书,结交过的人,最后都会沉淀下来,变成我们的骨头和肉。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知识的主要手段。
所以,开启心智、正确思考,更值得我们投入时间与精力。
02.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怎样正确的思考去解决问题,而是第一时间想着求助于他人或者网络。
当习惯了依赖别人后,突然有一天,不得不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时。你会发现,人生的很多问题,除了走捷径向别人寻求帮助之外,也可以自寻出路。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解。而这就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
在知识的正确传播过程中,语言和文字以及逻辑思维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只看结果,不究原因,或者乱解原因,以经验主义为主,结果不一定尽人意。
原因在于,个体经验的局限,一个人的阅历终究有限,很难突破个体自我有限的经验去理解周遭的事和人,造成的结果有时也会适得其反。
其次,在于群体经验的有限。群体经验的局限根源于人类寿命的有限。
03.自学能力是实现快速提升的必备能力。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作者李笑来这样解释自学能力:
第一,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第三,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这里提到的"写作能力",不是写小说的能力,不是写诗歌的能力,不是写剧本的能力,也不是写散文的能力,而只是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第四,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第五,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大脑有一个运行机制叫“选择性输入”,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方法在于纸笔记录,固定一段时间,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观点记录下来。
以此养成开放性的学习心态,帮助我们获取他人所不具备的处理、反刍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从而避免"选择性输入"的影响。
自学能力的打造,就是从我们认真对待它开始的。读到这里,你是否有勇气自学一样技能呢?
管它是什么,从现在开始行动吧,当你学的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时。你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优秀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