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办公室码字,手机急促的震动了几下。拿起手机看了一下,朋友再讲,自己的孩子又被同学欺负了,这次是被同学在脸上咬了一口,记得上一次是被同一个同学挠了一下,而且时间也就大概在上周的样子。这样被伤害的事情频繁的发生,让这个朋友不得不抱怨几句,孩子是怎么教的,怎么可以欺负别的小朋友呢。所以我准备写一些东西,来对校园暴力进行一些解释。
朋友的孩子我是认识的,昨天还一起和他们吃了饭,小七也就是朋友的孩子,昨天和我一起玩的很开心,一开始是有点认生的,但是后面玩了一会,就很开心的没有开始那么顾忌了,在和我的玩耍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攻击性。
今天就看到了被攻击的消息,这里并不是去批评欺负人的孩子不好,因为孩子只是孩子,孩子的心中是并没有是非观念的,身边人的灌输和引导才是他们建立认知的过程。当孩子对打人没有概念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讲道理告诉他打人是错的就让他改变,因为他并不知道打人或者欺负人代表着什么意思。者就从根本上拒绝了大人讲道理的方式来让孩子进行改变。而我们需要的是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和思考的逻辑,从孩子的逻辑出发才能解决问题。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是不是表现比较乖的孩子更容易被校园暴力呢?这样的行为不止是发生在幼儿园,甚至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会有比较明显的体现。平时挺听话的孩子,怎么就被欺负了?这是很多大人所不能理解的。
在很多遭受校园暴力的情况中,很多被暴力的孩子一直采取默默忍受的态度,就算是有机会反抗的,也会选择放弃反抗。这样可以明显的看出被暴力孩子的特点,自身的存在感较弱,而这种较弱的存在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一方面可能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过于严格,要求孩子服从父母、家庭的管教,这样的一种教育让孩子习惯了接受,丧失了完整的人格,从而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一方面可能是家庭关系的缺失,让孩子的自身存在感较弱,孩子感觉自己是不被关心、爱护的,从而面对暴力放弃了反抗。
在家庭的培养中,父母一定要针对孩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和理念,例如在孩子0-3岁的阶段,只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密感,不是和孩子讲道理、传授人生感悟的时候 。孩子都是自恋的,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打击孩子的自恋情结,教孩子懂礼貌、忍让,很可能会让孩子今后面对校园暴力也采取忍让的态度。
其实在面对校园暴力的时候,更多的大家都是在谴责施暴的那个孩子,包括孩子的父母家人对待孩子的教育。相信所有的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参与到校园暴力中,不论是施暴还是受害。因此关心孩子内心的成长,让孩子拥有健全独立的人格,才是孩子远离校园暴力的最好方式。
本文出自慧智家庭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