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新模式 | 用“用户价值”衡量创新

创新模式 | 用“用户价值”衡量创新

作者: oniahi | 来源:发表于2023-01-10 19:25 被阅读0次

假如市场上已经存在一款用户用的很好的产品,你还会做一款类似的产品吗?

如果你的选择是做,要么是因为你不服,要么就是心存侥幸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俞军的用户价值公式

# 互联网生态

俞军对产品经理的定义是这样的:产品经理是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工具,打破旧的利益平衡,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链,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所有的产品开发与使用都是一个利益链和利益平衡,就好像一条河的流动,是水追求平衡的结果。你要开一条新河,把这条河的水引到自己的河里去,就需要打破这条河旧有的水位系统

QQ是一条大河,微信是一条大河,百度是一条大河,百度贴吧也是一条大河…大河所过,形成自己的生态,巩固自己的水土

大河之间,小河水也欢快地流淌。看新闻、看菜谱、做运动、听音乐、看视频、订机票、买螃蟹、聊八卦……互联网上江河纵横,8亿网民各得其所,形成了互联网的滚滚流量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河流与生态呢?也就是说,水源要从哪里来?

地球上的水的总量是13亿8600万立方千米,这是一个固定的存量。如果你要开一条新的江河,唯有打破平衡把固定循环在某个体系中的水,引流到自己的系统中。这就是基于固定存量市场的运营争夺

“强者为王、厚黑学、找靠山、崇拜资源、向权力寻租”,成为了存量竞争中的成功学

而当时,互联网是增量竞争,而不是存量竞争

想要建立自己的河流生态系统,从增量市场中找水源,比在存量市场中争水源更容易

我有个朋友刘韧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信仰互联网”

曾经存量里的超级大佬,在新的增量市场里可能毫无威胁

比如联想曾经风光无两,直到今天在PC制造业的存量体系里依然非常优秀,但在网络经济里完全没有竞争力,甚至不能威胁一个小创业者

服务好你的用户,不用怕那些大佬。这就是我热爱互联网的原因

# 用户价值公式

俞军的用户价值公式是:

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替换成本

你要撬动一个用户,依靠的工具是用户价值

创业者很难打败BAT大厂,为什么?

比如,你觉得某个产品做得一般,自己可以做得比对方好,于是就杀进去。因为你认为别人为用户提供了45分的东西,而你为用户提供了63分的东西,你比对手提升了40%的用户价值

可是,用户替换是有成本的

用户的替换成本包括什么?品牌认知、获取成本、学习成本、使用成本,包括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得到及时帮助的便利程度等

比如,你想打微信。即使你的产品和微信一模一样,甚至更好;就替换成本来说,需要让微信上的所有好友包括家人、朋友、同事、领导同时也下载并注册使用,几乎不可能做到

所以,真实情况往往是,你付出了63分,而用户得到的是-2分。你认为你做得更好,但用户视你为鸡肋

另一方面,BAT即使是后发,也及其容易打败创业企业,为什么?

因为在同纬度竞争里,体量大的占优位,即使她后发。从替换成本开始说,用户替换为BAT的成本几乎为零

首先,BAT的产品往往用户体验都不错

其次,其品牌认知成本基本为零;只要渠道通畅,用户的获得成本几乎为零

最后,你已经把用户教育好了,用户切换为BAT产品的学习成本就为零

比如,市面上有很多音乐软件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腾讯出个QQ音乐,功能的使用体验完全一样。腾讯渠道强大,大家很容易知道和安装QQ音乐。腾讯使用资金资源能力,垄断版权,热门音乐“搜得到,能下载”就是核心体验。于是,音乐App就QQ音乐一家独大了

这就是BAT的典型打法,因为用户迁移成本极低,用大公司的体量优势,一点一点地优化用户体验,一点一点地挤压你、蚕食你

所以,对于同纬度竞争,体量第一。如果别人已经先做了一个产品,即使你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对方体量远大于你,就放弃

那如果几个竞争者的体量差不多呢?

几个竞争者的体量差不多,就是红海战争,会有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而只有两种方式能终结这种同维度乱战:要么有能降维攻击的企业出现;要么是资本意志强行合并。曾经的杀毒市场,千团大战、打车大战、外卖大战,莫不如此

最后,小企业或新创业者的机会在哪?

存量市场竞争之所以很难,是因为无法打破他人的先发优势

小企业唯一的活路就是创新。小企业想改变宿命,飞跃龙门,唯一的路就是离开存量市场,寻找增量市场

*猎豹CEO傅盛的故事:

傅盛本来有机会在存量市场抱大腿,走上一条传统的成功之路。但是他铤而走险,放弃已知而且确认的存量市场,去完全陌生的增量市场摸索,并找到了自己的空间

2012年,有人问我能不能投资傅盛,我说当然可以。原因很简单,互联网战争就是流量战争,流量资源最丰富的腾讯、百度以及新崛起的小米,三家一起扶植一个小兄弟傅盛,给的单一任务是让他替大家挡住周鸿祎

其实,如果傅盛善于抱大腿,当年他就不会离开360。江湖上手握流量最多的三个大哥,为这个小弟安排的路,傅盛还是不会走

傅盛的动作是派了一个团队到美国,干什么?不知道

这个团队为了摆脱已知,把自己丢进未知里,在完全的陌生感里找方向、找空间。后来他们找到了猎豹清理大师(CleanMaster)这个项目,然后猎豹公司在美国上市了

傅盛为什么要这么做,又为什么成功了?

傅盛自己都说和360打得非常痛苦,虽然360软件最初是他自己从零做起来的,但即便是他自己,要按照自己曾经成功的路再成功一次,已经是不可能了。360打了3Q大战,把用户数扩展到了3亿,体量已经比猎豹大太多

傅盛说:“对比360,我体量太小,正面仰攻真是不好打”

他拼命做了一堆微创新,比360提前1到2周上线。一两周之后,同样的功能360就会跟上,而用户反而会觉得是猎豹在抄360

这就是用户价值公式说的,当你正面仰攻时,微小的产品优化完全没有价值

傅盛的一个小团队,到美国做了一个之前从没有人认真做过的清理大师,并借助Google应用商店快速多语种全球化

这就是在以前没有人踏足的地方,踏上自己的足迹。在以前用户体验为零的地方,你的60分就是干干净净的60分,对于用户就是及格的

俞军说:“当你找到蓝海,找到一块用户体验为零的领域,你需要做的是什么?你需要把用户体验做到100分再发布,还是做到60分就快速铺开市场?当然是产品做到60分就赶紧上。”

存量市场,小企业正面仰攻,新体验做到80分,用户体验为零分。增量市场,在用户体验为零的地方,你只要做60分,用户就结结实实地觉得可以用了

存量市场里的既得利益者不需要考虑创新;而在蓝海市场中创新是新公司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蓝海市场的竞争原则就是速度第一,快速感染用户并铺开市场,让最多的用户体验到你,就形成了壁垒


没有创新的产品,不值得去做

在增量市场中找机会,创新是唯一的机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新模式 | 用“用户价值”衡量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sy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