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鲁迅的《秋夜》,摘出其中两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尝试分析。
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分析:句子中,描写花朵现在“更极细小了”也许读起来不太顺畅,但这短短五个字能精确地让我们感受到花朵如今比之前开放时还要小,而且小很多。后面的“在冷的夜气中”更是妙,怎么个妙法呢?让我们用两句意思差不多的句子来比较一下:“在夜的冷气中”对比“在冷的夜气中”。哪个好?当然是“在冷的夜气中”啦!“在夜的冷气中”只写出这个“气”是冷的。而“在冷的夜气中”写出了夜的阴暗寒冷,在阅读时就能感受到文字中溢出的阴冷寒气。粉红花梦见“瘦的诗人”在安慰它时,描述春天的美好景象,仅说道“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为什么?因为他是以花的角度来安慰啊!蝴蝶和蜜蜂都是给粉红花传粉的,那才是花的希望。粉红花听到他这样说能不开心吗?
但是,有几枝还低压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分析:这一整句几乎全都在用拟人法,而且用得非常巧妙!例如:“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里,为什么不用“保护”呢?原因是:保护不仅太常见,而且它的态度是模糊的,不如“护定”坚决。当然,最妙的还是其中提到的“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鲁迅先生将“月亮为啥看上去是白的”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是枣树的树枝刺中了月亮,月亮因此感到窘迫而面色苍白。在我第一次看见这句时,已经不止一万遍在脑内循环“高!实在是高!”前面也提到了枣树枝刺破天空,那一段也十分有趣,把在其它文学作品中浪漫至极的星空写成了“鬼眨眼”,阴森恐怖的感觉立刻就出来了。
妈妈的话:在此之前小朋友对喜欢的文字仅仅是感受,很高兴这次作业让小家伙第一次独立逐字逐句地给文章做分析。但毕竟是小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有限,望老师批评指正๑°3°๑
网友评论
其实在理解过程中也无关多错,毕竟是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过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汉姆雷特,看完肉丸子的理解,发现小朋友往往比大人直觉更敏锐,不受陈词滥调影响,不墨守成规。
希望在成长过程中能一直保持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