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怎么去理解“兴趣”的概念呢?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能体现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能让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趣产生于意识,意识来源于内心需求,而了解自身需求是有阶段性的,从无知,到探索,到深耕,再到创造......循环往复。需求会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扩大,在深耕的节奏里慢慢缩小,当人们专注于某一项活动时,创造力的威力是巨大的,这是最终兴趣带来的能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无知”的胚胎走向探索阶段,从落入子宫这个大温床,拥有心跳的那一刻便已开始。幼儿出生后,他们敏锐的嗅觉在记忆妈妈的气味上,表现尤为深刻。他们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好奇心从眼里的黑白色过渡到彩色,从平面过渡到立体,他们通过看,听,摸,咬去感知新环境,阶段性的变化,让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产生无限的想象力。
幼儿6个月以后,对色彩的分辨变得敏感,眼中的黑白色逐步被彩色代替,他们的兴趣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颜色,而是被更多丰富多彩的物质吸引。他们身在多彩性的“诱惑”里,使得他们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持续性地探索,他们能快速地找到自己偏爱的东西,建立兴趣的初始阶段——寻找。
当孩子学会站立,拥有前后左右的方向感和远近度,他们从平面的移动上升到立体式的行动。视力的迅速发育,让他们开始辨别立体图形,此时,孩子会对立体玩具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把空格填满,怎样拼成完整的图形等类似的概念里。他们在喜欢做的事情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正在一点点的迈向兴趣建立的深入阶段——专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3岁是孩子进入幼儿园,跟随老师进行系统化学习的年纪。他们会纷纷表现出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小脑袋里装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有用图画的,有用歌唱的,有用舞蹈的,有用肢体动作的……只要他们想去表达,总会找到适合的方法。
孩子通过自己熟悉的路径去展示他们的优势,在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点后,通过规范化的学习,以及认真勤奋的练习,坚持的越久,兴趣的着力点就扎得越深。此时,孩子已经进入了兴趣建立的深耕阶段,相比前两个阶段,在这里,他们要对自己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律的同时还能锻炼个人毅力。
扎实的基础是向上蓬勃发展的关键,无论孩子对某项事物的兴趣深浅程度如何,培养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在培养之前,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找到那个“兴趣”,才有机会进入阶段性的发展行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