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跃而下”的悲剧,带来怎样的思考……

“一跃而下”的悲剧,带来怎样的思考……

作者: 林慧蝶 | 来源:发表于2024-06-16 06:01 被阅读0次
生命如此脆弱

听说,某个初三孩子从高楼一跃而下。原因是她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课后她就爬到窗台上坐着,有的同学看到了就说:

“就你?也敢跳楼?开什么玩笑……”

“你跳啊,跳啊,怎么不敢跳吗?”

……

这个孩子犹豫再三后,在同学们七言八语中一跃而下……

又听说,某个高中毕业的孩子,因为兼职时弄错了一些小帐,被妈妈批评几句,然后从她家所在的十一楼一跃而下。

还有,某初一孩子,因为玩手机被父母批评后,冲出她家阳台一跃而下。

……

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一个个瞬间画上了句号。

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会一跃而下?

01

无助的父母

从怀胎十月,到屎一把尿一把拉扯,再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背着书包上学,再到身高比肩父母,长成一个大人的模样,一步一步,父母付出了多少辛苦?

就算父母再不称职,对孩子付出过的爱和呵护也定会不计其数,可为何孩子在困难面前还是那么不堪一击,动不动就放弃生命?是谁给了她们轻视生命的权利?又是谁给予她们一颗玻璃心?

父母,即便是再优秀,也有不完美的时候。工作压力,职场竞争,人际复杂,如果再遇上孩子不懂事,难免孤独无助,精神崩溃,那批评吼骂几句也属正常。可对于很多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宁愿选择放弃生命,也不选择理解父母,或者是受点委屈。

朋友说,这是因为很多孩子自私,要是她们心怀祖国,心怀父母,心怀梦想,父母几句责备算什么?读书吃苦又算什么?

是啊,感恩,吃苦,这些自古以来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优秀品质哪里去了?为什么现在养一个孩子就那么辛苦?经济压力不说,精神压力击败了多少父母?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再要孩子,不敢担当起为人父母的这一份责任。

反过来,今非昔比。在今天的大环境里,父母除了让孩子吃饱穿暖,更应该注重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走到一跃而下的境地,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久以来的内心困扰得不到解决,也得不到理解所致。

既然是长久所致,难道父母就没有察觉到孩子异样的蛛丝马迹?还是发现了也没有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我知道有些父母宁愿去打牌,刷视频,或者是跟一群所谓的朋友出去胡吃海喝,也不愿意陪孩子说说话。很多父母的陪伴都是无效的:一个屋檐,两个世界。

02

无助的老师

“尊师重道”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甚至称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如今,教师似乎变成了一个高危职业:动不动就家长找老师算账,学校找老师算账,学生找老师算账……

“老师,就应该……就应该……”一道道该有的不该有的道德绑架,让老师们喘不过气来,让老师们心惊胆战,让老师们不知所措。

半夜,家长打电话说:“老师,我儿子说他头疼,你带他去医院看看……”

吃饭时,家长打电话说:“老师,你帮我喊一下谁谁谁,我找他有事……”

考试后,家长说:“我孩子以前成绩很好,也很听话,去你们那里就变了……”

孩子不小心跌倒了,同学之间闹矛盾了,孩子心情不好了……家长会说,学校吼:“你看你管的什么班级,要成绩没成绩,要班风没班风,坏毛病倒是一大堆……”

要是孩子在校内外出了什么意外,那老师就更永远出不了头:学校家长社会,责备不断,道德绑架不断。

做教师,难啊,难。

守着微薄的收入。可谁都说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必计较付出与收获。

教师需要为人师表,所以养儿育女是其次,你必须品德高尚,教育好学生才是最重要的。

可教师,首先也是人,也应该需要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让老师们拥有最基本的人权。

不过,反过来,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教育,那理所当然应该用心培育祖国的花朵。

面对班级的几十个孩子,不管是天才,还是先天不足,我们都要用尽全力去呵护去培养。教师,除了关心孩子们学习生活,更应该关心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注重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帮孩子们树立远大目标,让他们不要盯着眼前的鸡毛蒜皮而玻璃心。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孩子们思想都不健全,成绩再好又有何用?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思想动向,为那些心有所困的孩子们及时疏导,让他们不会一直陷在情绪的死胡同里不能自拔。

那一个个一跃而下的孩子,在情绪奔溃时,能给予她安慰和疏导,不是有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刺激风凉话,而是愿意伸出善良友爱之手的人出现。让脆弱时刻的孩子们感受到温暖,那他们是不是会又燃起生命的火焰?会不会长成一位国家的栋梁?

记得大学有一段时间,我也情绪特别低落,几乎崩溃到了极限。有几次站在江边,都想一跃而下,可最后因为想到父母,想到梦想,我选择了勇敢地面对一切无助,熬过那些个无助的档口,而今我依然好好的。虽然算不算优秀,也谈不上为国为民做了多少贡献,但我还是给很多人带去过温暖和帮助。站在教育一线,我至少在努力研究教育,想为教育贡献我的微薄力量。

03

浮躁的社会

信息碎片化,沟通交流缺失,急功近利……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社会里,人们的幸福感为什么会越来越渺茫?

浮躁,浮躁,还是浮躁!

有多少人还能沉浸式地静下来读一本书,品一首诗,喝一杯茶,听一首歌。不带任何功利,只为愉悦自己,取悦心灵。

大人尚且如此,又如何去要求孩子们严格要求自己,眼里只有梦想,行动只有拼搏?

很多大人视手机如命,沉浸式刷视频;孩子们亦视手机如命,沉浸式打游戏。在虚幻的世界里自欺欺人,卸下担当和责任,不再追求和憧憬。

当然,肯定也有很多又有梦想又有行动的人。可是有些圈子任你怎样努力就是无法挤进去,再有学历有能力又怎样?现实会狠狠地教育你: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就算你奋斗二十年,也还不如别人开口一声爹。

当然,社会的残酷孩子们不太懂,但他们能从大人的言行里,从社会的风气里感知体会。于是,一颗颗自觉不自觉的负能量种子埋进幼小的心灵。然后,有一天挫折袭来,她们缺乏安全感的内心瞬间崩溃,然后生无所念,然后悲剧发生。

人有情绪很正常,一生之中,情绪不知道有多少次溃不成军,但只要熬过去一个个至暗时刻,或许一切就会豁然开朗。

可是,一个人要怎样熬过一个个至暗时刻?

坚固如铁的信念,无懈可击的人品。

民国时间,日本让中国北大清华南开无安身之地,于是被迫南迁至云南。面对缺衣少穿,战火连连的时代,那些学生的忍饥挨饿地从北京天津步行去云南,一路上不仅不悲观泄气,还给一路上的人民带去欢歌笑语,还收获了学生们一路上写作画画的无数作品。

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为什么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就那样坚强乐观?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

记忆里,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挣表现,小学就需要成绩说话,一次次大考小考,家长们心惊胆战,孩子们为学习搞的疲惫不堪。

很多孩子确实很努力,可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或许她们还有人认为,学习好可以博得父母一笑。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了哪里?

如果,从小就在孩子们心里埋下正确的三观种子,他们会不会就少一分迷茫?

人生就像开车,如果只盯着眼前,那就注定翻车,永远无法到达诗和远方。

真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发生了,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积极乐观地去实现人生价值。

希望父母们对孩子们多一点爱、理解和沟通,让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父母给予的安全感作后盾。

希望老师们扮演好为人师表的角色,用心做事,用爱和知识点亮一颗颗小心灵。

希望社会多一点,再多一点正能量,让每一个人看到希望,感受到幸福。

相关文章

  • 一跃而下

    大概两个多月以前,我工作的建外soho有一个男人从楼上跳了下去,倾盆大雨中血流了一地,救护人员不紧不慢,人们远远围...

  • 《一跃而下》

    游戏名称:一跃而下 游戏背景:战士来到一处深洞,深洞下面是不见底的黑暗,里面是充满危机的怪物,战士只有通过这个考验...

  • 一跃而下

    下雪了, 在初春的三月,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而降。我站在飘窗前凝视着整个的世界 ,仿佛世界里只有这漫天的雪花还有一个...

  • 一跃而下

    早起,被定时的闹钟吵醒时,不过8点钟,物业已经拿着大喇叭在下面喊话了:“请没有做HS的业主,尽快下楼做HS!” 我...

  • 一跃而下

    在北欧一带生活着一种鸟,为躲避天敌它们把窝建在悬崖孤峰的顶端之上,等幼崽从蛋壳里孵出后2-3天就要作出一个选...

  • 一跃而下的女人

    我姐今早从六楼一跃而下了。 我是一名阴阳师,故事没有虚构,没有雷同,也没有文采。 如题,9月23日,这是我下午听到...

  • 一跃而下的决绝

    同事的姐姐抑郁症吞服了80粒安眠药被及时发现送医。洗胃,折腾的半死好不容易从死神手里捡回一条命。 前天晚上才得知她...

  • 17岁男孩的悲剧带来的思考

    4月17日,上海17岁男孩与母亲疑似发生争执,纵身从卢浦大桥上跳下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时看到视频真的感...

  • 创始人被妻逼死,前妻:没错!我就是女骗子!但我再垃圾!也是被你们

    不要让悲剧 白白发生 ✩ 9月9号凌晨5点,一位程序员,Wephone的创始人苏享茂因前妻的相逼,从高楼一跃而下,...

  • 你也正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子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惨的女人,为了结束这种悲剧,她从11楼一跃而下。 结果在她下落的过程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跃而下”的悲剧,带来怎样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wz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