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的晨读内容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他喜欢历史的缘由要真诚地感谢大鱼老师的《大鱼讲论语》。从2016年8月起,他开始听《大鱼讲论语》,两年多了,一直没间断听大鱼老师的节目,一直没间断读《论语》。听懂了多少没个考究,喜欢上大鱼老师讲的历史故事则有他一字一句读过的三十一本书证明。《讲给中国儿童的历史故事》16本,《林汉达历史故事》10本,《少儿读史记》5本。昨天是《少儿读史记》的最后一篇。问他:接下来读什么?他很干脆:历史。还读历史?他说,我喜欢。他喜欢我则有点费思量,读什么呢?
书拒有一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我花了一千多大洋收藏的。读这套行么?我问他。他依然很干脆,行。我紧跟一步:这不是少儿读物,有36本呢,你真的读?他说,读。
今早打开这本书时,我提醒他:先读序。他的晨读我是不跟的,我得做饭。送他上学回来,我打开他的电台录音,听听他读的怎样。结果发现了他脱字脱行念错的毛病比比皆是,甚至大段落的丢失。这是不能容忍的。可以选择不读。既然要读,就必须读好。态度第一。
在学习的成效上,决定的因素不在智力,而在态度。
中午回来,我让他自己听录音效果。他脸红了:我重读。
我说:必须重读。以后你的每一篇我都要听过。一字一句读清楚。
中午吃饭前的时间他在重读。历时二十多分钟。再听时,声音清晣多了,语速、断句都对了。
我更新了他的晨读音频。
柏杨先生说:我一直抱着把《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文的心愿,而今得以实现,非常兴奋。因为,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事实上只有两部分史籍,才是最有价值的著作,一是司马迁的《史记》,另一就是司马光的这部《资治通鉴》。
柏杨先生说:文化和传统不是一棵大树,而是一条大河,政治的和军事的力量,都无法把它拦腰斩断。《资治通鉴》上各行各样行为模子,迄今仍然不断地浇出同类的产品。不细读《资治通鉴》,要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政治,以及展望中国前途,根本不可能。
这些话,对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未必理解。不理解没关系。只要读过,就种下了种子。
不由得想起一件事:他上幼儿园时,我给他买过一个木质的数独游戏盘。他玩了几天没兴趣不玩了。上一年级时我给他买过数独的书,他翻了几天也不看了。最近有个数独的课,他听进去了。做题很快。这给了我一个启发:孩子的智力发育是有时机的。给他看的条件,接触的环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结出果实来。
今天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初心也是如此。且看长远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