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 Milano day-3

作者: 云片糕 | 来源:发表于2023-03-04 13:08 被阅读0次

    米兰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今天只有一个重要的项目,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之后随便看看,晚上要赶飞起去奥地利维也纳。
    迎着朝阳走向米兰火车站,我们的酒店就在附近,所以无论去哪里,大巴地铁或是火车,都是从这里出发。几天下来,已经是熟门熟路了。

    布雷拉学院由奥地利皇后玛丽亚·特蕾西亚创办于1776年,从事艺术和文化历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被认为是欧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之一,在全意大利排名是第三,仅次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和罗马美术学院。世界排名为19名。
    学院建筑是两层的回字形建筑,一层是正常教学区域,二层是布雷拉画廊,其中收集了众多艺术家的作品,供学生们欣赏和临摹。在布雷拉宫殿的庭院中,还竖立着被塑造成和平战神的拿破仑,这座雕塑是安东尼奥.卡诺瓦的作品。

    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创作的新古典主义作品。 众所周知,拿破仑是个矮小的胖子,但在这里他裸体出现,身形比现实中显得矫健修长得多,他化身为战神的形象,深情凝视着手中的一尊小小的胜利女神像。

    在布雷拉画廊,有数量庞大的灿烂的意大利艺术精品,包括来自历史上艺术大师的超过400多幅充满天赋和创造力的作品。不可错过的油画包括:拉斐尔的《圣女的婚礼》,卡拉瓦乔的《以马忤斯的晚餐》,汀多莱多的《发现圣马可的遗体》,曼特尼亚的《哀悼死去的耶稣》,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神圣对话》,以及其他更多的伟大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海耶兹,冯.迪克,博丘尼等等。

    布雷拉美术馆共有30多个展室,而且每间展室的面积并不大。主要收藏的是15世纪以来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的绘画作品,同时兼及意大利其他地区。我们今天看到的展室都是1946年以后根据原貌重建的,并且经过了数次扩建和改建。原来的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盟军的轰炸,幸亏馆内的作品早就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才免于被毁的命运。

    这是湿壁画,湿壁画始于十三世纪的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是欧洲壁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各种材料和技术的探索不断带来新的成果,许多著名画家都参与了这种探索与创作,壁画的艺术性得到空前的提高,产生了许多传世艺术珍品。湿壁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在室内,如果有一个适当的基底,湿画法是能够永久保存绘画的技巧之一,是颜料由于湿墙壁的极细缝隙产生毛细管虹吸作用而被吸收,成为墙壁表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湿画法能满足理想壁画的所有要求:表面不反光、色彩效果明亮、尤其适合长期纪念性的要求并且随着岁月的增长愈显珍贵。

    中世纪早期的宗教画作,在文艺复兴之前,通常都是这样的,人物显得呆板木纳。但能完整保存到现在的,件件都是珍宝。

    美术馆中不时就会碰到老师带领的学生团队参观,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得到系统的宗教史以及艺术史教育。

    又是一波,这次是中学生。老师兼导游滔滔不绝,可惜我们什么也听不懂。。。

    文艺复兴以后,随着一大票艺术大师的涌现,西方画作变得更有生气。哪怕圣母基督都画得更人性化,整体画风也变得写实,和现在的审美观类似。
    美术馆中有着众多艺术大家各个时期的作品,方便学生们欣赏和临摹,有的地方甚至连工作台都准备好了,连游客也可以来上一笔。

    这整个一个大厅,是古画的修复工作室。前面两部电视详细介绍了修复工作中的一些细节,认真看下来,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细心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是一副画作和对应的雕塑。抚摸雕刻可以更好的感受到作者的语言。

    威尼斯的一幅写实画。威尼斯早期因盐的交易而开始繁荣,从13世纪直到17世纪末作为海权国。它统领了地中海以及欧洲与北非、亚洲的贸易。威尼斯后来成为最为富裕的商人阶级的居住地,对城内知名的艺术及建筑创作进行赞助。威尼斯的商人们是当时欧洲极具影响力的金融家。

    与世界著名的大博物馆如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等相比,布雷拉美术馆的建筑不算宏伟,收藏数量也难望项背,但是这里却收藏有多件非常杰出的作品。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是美术馆里画幅最大的作品之一,《圣马可在埃及亚历山大布道》(St. Mark Preaching in Alexandria),Gentile Bellini & Giovanni Bellini,1504-1507年。
    这是一幅超过26平方米的帆布油画,面积居本美术馆第一,也是最受欢迎、最精彩的作品之一。 被委托完成这幅绘画的是真蒂莱·贝里尼,他是15世纪威尼斯画派中的佼佼者,专长于大幅叙事场景画。 作品原本是为威尼斯的圣马可大会堂大厅而作的,但直到画家于1507年去世时,画作尚未完成。 他的弟弟乔万尼当时已年逾七十,也是威尼斯共和国的官方画家,是他接手了哥哥的作品,为它添上句号。
    画中描绘了威尼斯的主保圣人圣马可在埃及亚历山大布道的场景。 真蒂莱·贝里尼从来没去过埃及的亚历山大,画中的城市是他想象的,其中威尼斯的建筑混杂着东方建筑 ,塔楼与方尖碑并存。 尽管画面中不乏异国细节,你也不难发现,画面中的广场,与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非常相似。
    圣徒站在一个讲台上,面朝人群布道,人群中有一组戴着白纱的的阿拉伯女人。 东方的高官政要在画中表现得相当尊贵,联想到威尼斯当年与东方保持着敏感的商贸关系,也许这并非偶然。

    布雷拉美术学院早期收藏中最重要的展品是21岁的拉斐尔(Raphael)的成名之作,在1504年创作的油画《圣母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
    画中描绘了约瑟夫将结婚戒指戴在玛利亚的手指上的情景,背景是一座庄严的庙宇,更远处我们能看到一抹温柔的山丘。 玛利亚娇羞动人,伸出手迎接约瑟夫为她戴上的戒指,在司铎的主持下,两位年轻人结为夫妻。精心选择的光线与和谐的色彩,令画面散发着挥之不去的优雅,一种诗意的惆怅氛围。 没有一张脸不自然,没有一种感情凌驾于其他之上,人们的姿态保持着端庄。
    仔细观察右边的一组年轻人,他们正在折断一些棍子。 你会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答案在一段杜撰的福音书情节里,也就是说,这不是教廷承认的版本。 据说玛利亚有不少追求者,她会嫁给那个能让木棍奇迹开花的人。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约瑟夫手中的棍子顶端,就有一些小白花,而其他追求者一脸沮丧,折断了已经无用的木棍。
    这幅木版画来自卡斯泰洛城的圣方济各教堂,是拿破仑战争掠夺来的战利品,时至今日,那座翁布里亚小城的市民仍会不时要求物归原主。

    《吻》(The Kiss),Francesco Hayez,1859年
    作者海耶兹,并不如其他展厅看到的那些古代大师那么赫赫有名,但他用非凡娴熟的技巧逼真地描绘了画作中人物的服饰及面料,令人印象深刻。画作下方有一匹真实的同款裙子面料,两相对比,画中的裙子质感甚至更胜一筹。
    事实上,出人意表的是,这幅画描绘的并不是爱情的场面,而是象征着意大利与法国两国在民族复兴运动之中的结盟。 然而这幅画大受欢迎,即使画家本人也始料未及,在他详尽的自传回忆之中,完全没有提到这一幅吻。
    小花絮:哈耶兹创作了其他版本的《吻》,并根据政治时期变换颜色。 收藏于布雷拉美术馆的这一幅,暗示着法国的国旗:蓝色,白色与红色。 在另一个版本的画中,少女的衣服是白色的,象征意大利的统一。 又有另一幅,少年穿着绿色的斗篷:意大利国旗的颜色。

    《哀悼基督》(The Dead Christ and Three Mourners),Andrea Mantegna,1970-1974
    在15世纪,威尼斯一直是意大利北方文艺复兴的中心。到15世纪50年代,在威尼斯的属地帕多瓦出现了一位非常杰出的艺术家——安德烈亚·曼泰涅亚(Andrea Mantegna,1431-1506)。曼泰涅亚非常热衷于对兴起于佛罗伦萨的透视法的研究,在他的作品里经常会采用一些奇特的透视角度。其中,最著名的一幅便是《死去的基督》(图3)。这件作品几乎是用单色完成的,死去的基督表情痛苦地躺在一张木板上,一边是哭泣的圣母和门徒。艺术家有意让基督带有伤痕的双脚对着观众,从而描绘了一具经过夸张的透视缩短的躯体。人们也许会觉得基督的头太大,双脚太小。如果严格按照透视来表现,基督的双脚应该画得很大,那样基督的面容便会被明显淡化,从而使整幅作品的悲剧性效果被严重削弱。这种巧思,加上艺术家表现人体的坚实力度,让这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之一,也是布雷拉美术馆最引以自豪的收藏。

    参观结束,从二楼给美院一张全景照。2005年,该学院的教学已被列为教科文组织列为"A5"级。它被认为是世界领先的学术机构之一。

    布雷拉学院有不到四千学生,其中包括约1000名外国学生。我们在一层转了转就碰到了好几个中国留学生,还帮我们指路去洗手间。看得出来,学生们学业很辛苦,都是行色匆匆。

    从布雷拉学院出来,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斯福尔扎城堡 Castello Sforzesco。

    斯福尔扎城堡身世坎坷,这个地点上原来的建筑始建于14世纪,之后几百年久经战火,屡次遭损毁。19世纪意大利统一以后,城堡得到修复,但是不再用作军事用途,而是移交给米兰市。城堡的中央塔楼重建于1900年至1905年,也是国王翁贝托一世的纪念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米兰遭到盟军轰炸,该城堡受到严重破坏。战后再次重建,作为博物馆使用,包括古代艺术博物馆,家具博物馆,乐器和应用艺术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埃及和史前部,不过最著名的还是斯福尔扎城堡画廊,藏品包括达芬奇的特里沃尔齐奥手稿原稿和米开朗基罗最后的雕塑作品"Rondanini Pietà"(就是前天晚上我们在米兰大教堂附近看到的未完工的那一座雕塑)。

    晚上要赶飞机,我们没有在斯福尔扎城堡过多停留,穿城而过,溜溜哒哒进入了附近的居民区。

    被街边这家百花齐放的Pizza店吸引,午饭就在这里了。

    意大利街头有不少这种快餐pizza店,Topping有几十种选择,下面的饼都是脆脆的,非常美味。

    这些Pizza是按按重量算钱的,我们点了四种,尽可能多尝尝不同口味。

    下午在往回走的路上,丫头又看上了这家甜品店。

    随便买了几样,没想到这种脆脆的甜点,这家比之前的任何一家都做的好太多了,真是不比不知道。

    大教堂附近的米兰歌剧院,据说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歌剧院,可惜我们无福消受了。

    米兰是欧洲的时尚之都,路边商店的橱窗,确实是让人侧目。

    再次路过了米兰大教堂,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大教堂每一个细节都在阳光下都毫发毕现,美轮美奂。

    教堂正面被6个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铜门,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每座铜门上分有许多方格,每个方格内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第三个最大的铜门位于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

    和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上帝之门比起来,这些大门毫不逊色,而且更大更重。

    仔细欣赏,铜门上的每个方格内的雕刻都是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难以想象几百年前的工匠,怎样才能做出这种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旷世杰作。

    我们在米兰游览了三天,算是十分尽兴,傍晚来到了米兰机场,准备出发去维也纳。

    欧洲的城市之间的航空有时便宜得令人发指,我们花了10块钱坐大巴来到了机场,而飞去维也纳的飞机票也才12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1 Milano day-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ae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