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考监考,无事可干,甚是无聊,那么长的时间白白浪费也是可惜,鉴于考场纪律,也无他事可做,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刷抖音,有人谈起来苏轼《赤壁赋》里的“知不可呼骤得,拖遗响于悲风”两句,下面的评论特别多,很多人都说上学时背到这些文言文只觉得痛苦,但等年纪大一些,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这些文章一下子就理解了,顿悟了,通透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生能得到和想拥有的东西太多了,而真正得到的又太少了,有的人和事错过了就是永远,可能多年以后回首,那人和事都会在斑斓的岁月里变的模糊。
这句话在每个年纪,每个阶段,回过头再来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古人们留下的这些经典名篇,文学性固然重要,但恐怕能够被流传千古的肯定是哲理性更强一点吧!
早上把《赤壁赋》抄在了监考表上。这是高中时学的一篇文章,当时要求全文背诵,可惜我背了很多遍,只能大致的背下来,并不十分熟练。上午第一场考试100分钟,除去发卷和收卷的二十分钟,这篇文章我整整背了八十分钟,才算是勉强背了下来。不得不说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当年上学的时候应该好好学习,记忆力也好,背东西也快,无奈那个时候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还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总是找机会偷懒。现在再去背书,确实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整体来说,这篇文章比较好背,因为对仗工整,骈句很多,所以背起来也很有音律美和节奏美。好的文章,背诵起来也是一种享受。
少年读苏轼,只知他的心胸开阔、气象万千,感叹于他豪迈的襟怀和气度。过了而立之年,再读完《苏东坡传》,了解了他的生平之后,再读对他就有了更多的情感,这种情感里有敬佩,有惋惜,有悲愤,有不平,但更多的是敬畏。像苏轼这样的人才,几百年都未必能出一个,他出生在了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他的那个年代,朝廷重文轻武,所以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垂青史的文人: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柳宗元,还有很多很多,唐宋八大家里有六个都出现在宋朝,这样的大环境成就了宋朝文学的巅峰时刻。但恰恰是这个原因,朝廷一再削弱地方兵权,文人执政,打压武官,造成国家频频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偷袭,国土流失。重文轻武,设置众多文职官职,导致文职官职机构臃肿庞大,他们之间还互相拉拢,国家要颁布实施新政,各级官员政见不一,争吵不休,形成了党派之争。苏轼的一生被裹挟在这样的政治洪流中,沉浮一生。
《赤壁赋》这篇文章是在他经过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所作,赤壁赋可以说是苏轼成长的见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经历的不堪的岁月使苏东坡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他渐渐对事物有了不一样的见解,慢慢有了更加广阔的胸襟。有些人对苦难持有感激之情,诚然,有些人的成功固然是突围了苦难之后获得了与之相匹配的成功。但是对于苏轼来说,我认为苦难对他来说并不是他的垫脚石,我绝对相信即使没有这样的苦难,他的人生也会有另一种成功。但他的心境与现在来比就截然不同了,经受过苦难的苏轼把儒、佛、道三种哲学内化为自己独有的豁达和开阔,这份洒脱与超然不是所有经历过苦难的人都能悟到的。他的博学和乐观成就了自己,使他的文学水平上升到了更高的哲学境界。所以,不必感激苦难,但能够突破苦难的人一定是值得敬畏的。
余秋雨先生在山河之书一书中写了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黄州突围》最后三段这样写道:“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读过这些文章之后,再去读苏轼,我的心就与他更贴近一点,我遗憾自己不能站在他的那个朝代与他对话,如果能有这样的场景,我也不知道跟他说写什么。《赤壁赋》中的“客”真实的存在吗?或者只是苏轼假借“客”之口诉说内心的独白,苏子的心中当真如此豁达洒脱吗?还是借这样的文章打发心中的郁结?在宾客散尽、夜深人静,辗转难眠的夜晚,苏子的心中有没有埋怨过命运的不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敢言”?
这些没有人能解答,毕竟无人可以窥探苏子的内心。但我相信即使有这样的想法,在他的心中也一定是转瞬即逝,他的豁达洒脱,率真可爱是他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他的文学成就固然值得人们尊崇敬佩,但他的人格魅力却是他得到万人追捧的原因。
我无法穿越时空与苏子对视,但我却可以从他的文字中试图跟他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