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有句话说的,我不知道想干什么,但我知道不想干什么。人的前进方向一开始都不明朗,不要紧,只要你停留在不原地,而是主动开始尝试就好。
环境条件不适合自己,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想办法挣脱那种环境再说。
我没有找原单位讨要什么说法,一个人选择下岗再就业,相当于自谋生路。一位相当于半个老乡的同事,在单位不景气的情况,总能找点小商机赚点外块,头脑灵活。有一次,在他的鼓动下,去武汉参加学习,当时他刚进入一个叫仙妮**的直销公司。在一个酒店的外面,光是各种售卖直销、励志书报的小摊小贩,比我们市内的新华书店还热闹。现场各种演讲、个人分享、亢奋的掌声让人热血沸腾。我也很兴奋,浑身激动、紧张带流汗,脑子一片空白。
那一次上省城开眼界,知道个人收入有千上万的。而当时我在原单位工作,机关工资没超过400元,工程项目上没超过1000元。但我入不了他们那一行,一是不会直销,二是没本钱。那位老乡也没跟进我,但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后来,他介绍我进入一家保健品公司,当时排在三株之后,凭一款补血产品火款大江南北。从宣传员开始,慢慢升职市场推广员、企划,后来负责鄂西北一个小片区的整体营销市场。基本工作就是发小报,搞宣传,向医院药店铺货,结款。
跟国企不一样,在这样的企业我第一次接触到市场营销,学习终端走访与占领,见识到各种操作册。通过视频录相学习集团的各种会议模式,开展各种营销战役。天天喊口号,到处贴海报,抢占各种先机到村头公路边刷墙标。
通过赠送产品并收集真人案例,变相给条件特别艰苦的老人一瓶补血保健品,常常以进入到无人区(竞争对手没去过的深山沟里的农家户)做宣传并留下公司的宣传品为荣。当时的宣传品都是一些实用的册子或纪念品,有农事指南、家庭保健、日历、小本子、圆珠笔、开瓶器等等。
那时时常感觉自己就像革命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在敌后根据地传播革命思想。条件艰苦,但非常喜欢。在经济不发达的县城乡镇常常一个人四处游走,没人监督,但自己始终能够全心身投入,从不偷懒。
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的兴趣点跟工作结合起来,那么,他在工作中的成长速度也最快。
自从接触到保健品营销后,慢慢打开自己的兴趣点,一路从广告、营销、策划、销售到团队管理、企业文化等逐步拓展,通过关注这些领域的商业现象,阅读系列书籍,提升自己。
那几年看到、学到的东西比在国企要多很多,主要是打开了思想,把市场经济活力的种子种在了自己的大脑中。
凭着这一段经历,内心也强大了不少,为自己接下来跳槽到一家民企房地产开发公司作好了铺垫。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内场房地产刚刚开始,源自单位福利分房制度开始取消,市场开始推出商品房。我找准机会,在一次人才市场组织的大型招聘会上遇到了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
我曾经在施工企业待过,知道开发商相当于甲方,他们需要懂乙方的管理人员,而且我关注的商业广告中,经常有大城市的房地产广告,都非常有档次,感觉做开发在创意、文字、营销上比施工企业要更文艺、更高端。
后来才知道,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招聘目的,抱着打广告的心理布置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位。只是我是最主动的一个,主动询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岗位可以提供,然后把自己的资料交给了那位老总。果然几天后得到通知,上岗。
当时只有复印机刚刚在三四线城市出现,彩色打印还没有,宣传折页、彩色楼书统统没有。但我把保健品公司的一些操作手法借鉴过来,设计宣传小报推广户型,用带颜色的纸张印制宣传单,运用搭台唱戏的方式在广场、商场等人流大的 地方大搞歌舞活动,加上抽奖,很快把企业品牌和房屋预售拉了上去。
临近二十一世纪,内地小城市的房地产处在一个比较粗放的发展阶段,我所在的企业是一家靠老板个人打拼发展起来的。我从行政管理一直做到公司副总,深得老板的信任。这也让我有机会完整地见证民企从小到大的曲折经历,尤其是老板在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上反反复复困扰的一些问题。
当时房地产公司首要资源是要在拿地上下功夫,商品房刚刚起步,老百姓还没有意愿脱离老区到偏远地方安家的习惯。于是,我们需要包装商业项目,也就是商业地产的前身。这样就能将城郊的土地以极低的成本运作下来,开发成建材、副食、服装等专业市场,相当于升级老破小的批发市场,卖铺子,“一铺养三代”就是当时的洗脑口号。
这些项目概念是先于政府部门思维的,拿着这样的项目白皮书,政府部门骑马找鞍,为企业圈地。然后才是土地的招拍挂,最后进入与银行、土地、规划、设计等各个部门的关系协调中,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公关。处处充满挑战,但在一个行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深入进去,才能够验证个人职业成长方向。
就像一场聚会,你来晚了,好的座位、精彩的内容已经过去;你来得早,要参与很多额外的工作,但好处就是能够全面了解晚会的内容和演变进程。找工作也是一样,要善于把握行业趋势和企业机会,及早进入就能够确定自己的特长在哪些地方可以深度展现价值,意义非常重大。
我偶然进入保健品营销行业,只是赶了晚集。当时不规范的市场发展在三株口服液出事后急骤衰退。而房地产却刚刚起步,我有幸转换赛道,现在想来非常明智。
很多人只看重职位是否有面子,薪水是否比上一家高,却从来不判断行业、企业的趋势。不要只讲公司是否高大上,是否排场,而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其实个人价值的成长比外在的面子、金钱都重要。
如果你往后看五年,你所在的公司不能让你的个人价值包括认知、技能、个人品牌力、行业影响力等,有不一样的成长,你必须小心。
最简单的思考方法就是:五年或十年后,我离开这家公司时,我的市值(市场竞争力)溢价了很多倍?
总而言之,工作也是修行的道场,一个人对于职场观的打磨,越早越好。就像我们钱多钱少,跟挣钱的能力有关,也跟花钱的消费观念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