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效率不高,总是加班。
阅读时,看完就忘,看了也白看。
想要改变自己,设立无数目标,却总是不了了之。
这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直到昨天我看了到《思维导图笔记整理术》这本书,我才找到了治病的药方。
思维导图是由世界大脑先生、世界创造力智商最高保持者东尼·博赞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创造的。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被誉为“大脑的瑞士军刀”。
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书或看电影带来的文化体验,就像在泡澡,只有泡澡时才会沉浸于故事情节,泡完澡后对它的记忆也就随着洗澡水流走了。我们看过的大部分内容都在第一天后慢慢被遗忘。
为什么会这样呢?墨尔本大学研究研究杰瑞德·霍瓦特研究发现,回想记忆,也就是大脑自发地调用信息区会议过去的能力,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认知记忆,即记住大量事物、地方以及各种任务形象的能力才最重要。只要你知道在哪儿可以查到这个信息,如何查找,就不会记忆它了。
看完一本书咋样可以更好的记忆呢?作者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将书中的内容画成思维导图,这样即使你在一个月后,还可以回忆起书中大部分内容。因为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你的左脑在梳理书中脉络,关键信息,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你的右脑开始加入工作行列,一遍看着眼前的白纸和部分线条,一边书写,这过程就是一种左右脑的互相合作。相比只看书,或者只用文字记录要点,记忆的效果好两倍。
二、
在工作中为了更好的输出,输入很重要。做笔记的功力可以直接影响到你输入效果。
好的笔记,会记录摘要、诠释、画出概念图,不好的笔记,则是逐字抄写。
好的笔记,让你快速查找到关键信息;不好的笔记,让你恨不得把它立即扔进垃圾桶。
好的笔记,让你记忆更深刻,不好的笔记,有它和没它没有区别。
《思维导图笔记整理术》提供了很多种记录笔记的方式。但是我个人觉得康奈尔笔记法用处最广泛。
康奈尔笔记法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康奈大学教授华特·波克博世发明,又称为5R笔记法。广泛应用于上课,看书,复习,记忆,会议记录等地方。
整个页面切割成三部分,左边是索引栏,写上关键词方便事后查询索引使用。右边是笔记栏,写上重点内容,可以放入图表、表格、线条、图解来简化笔记内容。最下面是摘要栏,写上重点摘要。这样的笔记便于日后检索和回忆重点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小右大两部分,左侧为副栏,右侧为主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
三、
在你面前摆了两个电视,一个是黑白电视,另一个是彩色电视,你会选哪个?
你肯定会说了,这还用问,傻子都会选择彩色电视。是的,我们都会选择彩色电视。
如果人生只有黑与白,那该多无趣啊。
色彩可以带来乐趣,色彩还可以带来感官刺激让人印象深刻,换句话说,就是记忆印象更加深刻。
而且有研究表明颜色越鲜艳,记忆越深刻。
美国畅销书Color For Impact提出使用颜色可以缩短82%的信息搜寻时间、提升70%的理解力、60%的记忆力。
若想要加速提升并活化大脑的各项能力,千万记得思维导图一定要色彩和图像。
四、
思维导图十三原则:
1、空白纸张横放,从中央开始写上主题,线条呈现放射状
切记,思维导图上绝对不可以写句子,主题不可以太笼统,一定要越具体、越明确越好。
2、主脉由粗到细,关键词要写在线条的上方
3、同一个主题脉络,从头到尾都只能用同一种颜色
4、主要概念离主题越近,次要概念离主题越远
5、在一个线段上只能放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图
6、线条是用来呈现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
7、如果没有办法浓缩成关键词,请放关键句
8、放射状排列较易刺激水平思考
9、多彩多姿的颜色可以提升60%的记忆效果
10、条列式排序
11、不要把关键词圈起来
12、同一条主脉上线条要连续不中断
13、不管主脉或支脉,分支都要简洁不杂乱
五、
在职场上,领导让你整理报告资料,你加班到深夜,整理好发给了领导,领导回复没有条理,没有重点。
很多时候,工作上的问题,就像是俄罗斯娃娃被层层包裹起来,你必须要用逻辑分析力来打开问题内的内容,才能问对问题,进而才会找对思考方向,最后才能解决问题。
具体与抽象这本书中写着:
具体化与抽象是一种人类独有的脑部活动的基础。具体对应的是一个个的个别食物现象,而抽象则是挑选出这些个别事物的共同特征,再加以普遍概念化之后的结果。
透过将平常、复数的事物现象普遍化并抽象化,学者及理论家们将事物现象转化为理论与法则,变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具有广泛用途的形式;另一方面,经过系统化的理论由于难以直接运用,所以必须先具体化之后才能实践,而这种重视具体层面的实践行为,就是实务家的工作了。
学者与理论家擅长抽象化层次,实务家擅长具体化层次。通过常常话思维导图,能让我们站在学者及理论家的层次思考,也能让我们站在市物价局的层级思考,并且随时任意转换两种身份。
人生没有“偶然”,只有“必然”,过去的工作行为,塑造出现在的人生。输在起跑线没关系,但要赢在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