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看中国的富不过三代

从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看中国的富不过三代

作者: sunishbian | 来源:发表于2017-03-26 14:16 被阅读0次

    今天早上,看到凤凰网推送的新闻,得知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美国著名银行家、慈善家和总统顾问,也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中翘楚、著名“洛克菲勒五兄弟”中最年轻的一位,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于2017年3月20日在纽约家中辞世,享年101岁,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最初知道洛克菲勒家族和他的故事记得是在初中作文课上,各种空穴来风的事例和段子成为了应试作文下的不二法宝。后来年纪渐长,学会了查证和批判性思维,了解到了自“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开始至今六代人的传奇故事。尤为值得强调的是,约翰•洛克菲勒在20世纪初,看到贫病交加、羸弱不堪的中国,协同他的子孙,选择了在北京建立了协和医学院,这一善举至今惠及数亿中国人民,也在中国播下了一颗西方医学教育的种子。

    惊叹仰慕之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洋彼岸的美国家族企业可以传承不息,而在中国家族企业多为富不过三代?思考良久,难觅正解,陈述愚见如下:

    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土壤的问题。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虽有过百家争鸣,但专制之下独尊儒术,流淌于国人的思想和血液中。随着年纪渐长,愈发觉得儒家文化像一把“双刃剑”。孔孟之道,克己复礼,用来修身养性尚可,但在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对于经营商业帝国而言,有点水土不服。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修养与资本流通商业竞争似乎是两条不搭边的平行线,甚至是相互抵触和排斥的。所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中国传统意识里对财富传承的理解窥见一斑。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才疏学浅。建国后,真正的民营企业历史不过40年,之于中国历史不过沧海之一粟,相比美国的民营企业发展也只是个小儿科,况且在市场经济下开始为民营企业正名也不过20年光景。随着资本的渗透和流通,许多民营企业或者民族品牌在走出去的大潮中被并购封存,逐渐消亡。即便在发展后期猛然醒悟回购所有权,也多半代价不菲甚至一蹶不振。诸如中华牙膏、美加净、熊猫洗衣粉、扬子冰箱、孔雀电器、香雪海冰箱…这的确是年轻的民族品牌和民营资本所必须要付出的“学费”。

    此外,家族企业多面临着“接班”的问题。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第一代准备退休,那接下来企业何去何从呢?企业家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选择了传统直接的方式,扶上马,送一程,三年前就让女儿走上前台掌控企业的未来,自己则挂起了名誉董事长的头衔;河北大午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大午则着力构建决策权、经营权、所有权三权分立的企业改革,力图维护家族的所有权,同时又能通过决策权的分离来让有才干的人作决策,归根到底,无非中庸二字;当然,这里也有负面的例子,浙江龙盛的原董事长阮水龙选择次子阮伟祥“继位”,而非做了8年总经理的长子阮伟兴,于是父子反目,伟兴甚至宣布“因对经营存在较大分歧”,取消与父亲、弟弟的一致行动人关系。

    原因可以理解有很多种,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应全方位。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不管是基因,水土,还是文化原因,目前不争的是事实是中国还缺乏享誉世界的传统民族品牌。近几年来好不容易冒出个中兴、华为,就各种yy,民族自豪感爆棚。前段时间见诸报端的“不要让李嘉诚跑了”,“不要让曹德旺跑了”,狭隘的民族爱国主义情绪空前蔓延。在我看来,企业家是有国籍的,资本是没有国界的,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按照商业规律办事才能诞生出越来越多的陈嘉庚们。

    回过头来讲,其实美国家族企业同样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也有可能有着极为成功的隐形家族企业但不为人知。透过洛克菲勒家族的传奇,反求诸己,放眼世界,师夷长技以自强。不能一味沉迷五千年既往历史,因为世界是多元化的,是欣欣然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看中国的富不过三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hk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