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末~9月初行摄游记誊录】
骄阳似火,酷暑正酣。当朋友问起“你知道西安的温度是多少吗”,我们似乎不以为然……因为北方气候干燥,早晚又微风习习,只是到下午才让我们真正品尝到了什么是摄氏41度的滋味!不过,拜谒在关中十八唐帝陵、徜徉在醉意朦胧的骊山情愫与威武雄浑的帝王之师阵列、行摄在悠悠思古之情中的我们,正尽情领略着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1100余年的厚重积淀呢!
乾陵(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为乾陵司马道:
乾陵,屹立于梁山之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
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体通高8.03米,重约98.8吨,为碑中之巨制。无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有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宋、金以后多有文人学士题诗刻文。
无头石人为六十一蕃臣(两侧对称)。
跨立在梁山之上,那股子豪情甭提多带劲了!尽管现在修了旅游通道,我们几个还是努力从陡峭的石坡上攀爬上去,引得年轻人啧啧称赞。其实于我而言,又别有一番回味和感动:26年(注:距离现在已经29年)前正年富力强,第一次攀登的感叹与豪情又在心中涌动!
左侧回头的是本人乾陵周围还有懿德太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死时十九岁)、永泰公主(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死时十七岁)的陪葬墓,墓中壁画精美绝伦(不过风化损坏严重),出土文物精湛。
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体高大宏伟,形为方锥,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卫青、霍去病的陵墓相伴一旁。其周围还有霍光、金日蝉等陪葬墓20多座,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下图为“跃马”石刻,属国宝级。长240厘米,高150厘米。石刻将马的体形与石块的天然形状配合得十分妥帖,有巧夺造化之妙。马的胸前用“分层减地”法雕凿成型,其它部位则运用线刻技法,用刀活脱娴熟,准确生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匹骏马腾跃时的一刹那间动作。这件形神兼备的佳作,线条流畅,结构清晰,对马的习性刻画入微,有强烈的运动感。
下图为“马踏匈奴”石刻,属国宝级。长190厘米,高168厘米。石刻历来被公认为霍去病墓石刻中的主体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杰作。它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使用一人一马对比的形式,构成一个高下悬殊的抗衡场面,提示出正义力量坚不可摧的主题。雕刻家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姿态威武,气宇轩昂,似乎象征着当时汉军实力的强大,气势磅礴,具有凛然难犯的庄重气派。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蜷曲,作狼狈挣扎状,蓬松零乱的须发,更显得心慌失措,声嘶力竭,带着既不甘心就搏,又无可奈何的表情。这显然是用以歌颂霍去病将军的业绩,昭示出来犯者的下场。表现技法是运用圆雕、浮雕以及线刻的综合方法,使作品显得朴实、浑厚,题材处理得相当大胆而且巧妙,有丰富的表现务和高度的概括力。
其它雕刻亦古朴雄浑,巧夺天工(属国家一级文物):
人与熊——
伏虎——
卧马——
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除了墓前的“马踏匈奴”和“跃马”两件国宝外,在霍去病墓东西两侧的石刻廊内,还陈列着不少石刻精品,这些石刻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介绍,1995年,国家文物局派出专家组对霍去病墓纪念碑式的巨石群雕进行鉴定和审评,依其每件石雕文物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这16件石刻中,鉴定为国宝的有12件,分别是:马踏匈奴、卧马、跃马、石人、人与熊、怪兽吃羊、野猪、伏虎、卧牛、卧象、蛙、蟾。其余石鱼两件、石刻题记两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以上的鉴评结论说明,茂陵、霍去病墓不仅是五陵塬上的最大亮点,也是整个汉代陵墓的典型。
博物馆中展出了精彩纷呈的出土文物:
鎏金马(左侧,国家一级文物)——
骊山华清宫(池)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宫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
《三秦记》载:“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修饰焉”。
3000年帝王青睐的皇家园林,历经周秦汉唐等历朝历代的建设。
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汉代曾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郭沫若写的“华清池”匾额。
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寝殿。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莲花汤,又名御汤九龙殿。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乃唐玄宗沐浴汤殿。
贵妃池——
秀色,甲于天下,骊山晚照是关中八大景之一——
骊山老母宫——女娲补天的地方——
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
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藏国宝级文物“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在出土30年后首次迈出博物馆大门,于2010年4月13日安全抵达上海。将在世博会上精彩讲述2000多年前大秦王朝的辉煌。据了解,受世人青睐而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铜车马共两乘,此次赴上海世博会参展的仅为“秦陵一号铜车马”。这也是其出土30年后首次迈出博物馆大门“整装出巡”。
目前,发掘工作还在进行,并对游人开放参观。
(文释来自百度、文物简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