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破万卷建筑圈读书
久远时代的生活激情 ‖ 读《中世纪的秋天》散记

久远时代的生活激情 ‖ 读《中世纪的秋天》散记

作者: 大地倚在河畔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01:25 被阅读198次

    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引子:讲述欧洲中世纪文化史,带着浓浓文学味和强烈的审美情趣。

    《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约翰·赫伊津哈 著 何道宽 译
    -1- 生活的激情

    人的情感是有时代色彩的。近读约翰·赫伊津哈所著《中世纪的秋天》,作者一开篇就讲述了中世纪人那种强烈的情感特色,生动阐释一种作为中世纪精神特征的 “生活的激情”,由此展现中世纪人与现代人的情感区别。

    该书记录中世纪人容易感动落泪,容易忏悔,情绪容易泛滥也容易点燃,指这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受法国国王指派的使者觐见善良者菲利普公爵时一边说话一边落泪;葡萄牙使者告别勃艮第宫廷时在场的人都放声大哭;英王和法王在阿拉德会晤时双方人员也激动得纷纷落泪;路易十六进入阿拉斯时,观者看见他就落泪而他本人也曾数次激动得抽泣甚至痛哭;1435年的英法和会 , 和谈代表发言令听众激动得倒在地上,或泣不成声或放声大哭……

    普通民众亦如此。那时民众热衷游行,各种各样的游行频繁而扣人心弦,游行者打着赤脚,手捧蜡烛高举火把,许多儿童也加入其中,游行者与旁观者无不动容,人们呼天抢地挥泪如雨,表现无尽虔诚。尤其公众哀悼场面譬如查理七世葬礼期间,送葬的队伍及其观者,人人悲痛万分,个个涕泪滂沱。不仅如此,平时那些感人的布道、神秘的宗教仪式,以至每一个节日,都会使人伤心落泪,涕泪横流。

    那时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有童话色彩;那时复仇是社会历史及王室人生的重大主题 …… 书中说中世纪时期教堂的钟声是压倒一切的声音,人们熟悉这声音所宣告的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并不会因钟声响得那么频繁甚至彻夜不停而对这些钟声失去兴趣。

    人的情感是有时代色彩的,赫伊津哈这本书就以此开篇 // 卡米耶·柯罗:《沃尔特拉附近的风景》

    赫伊津哈说,排除史料可能存在的夸张成分,中世纪人这种情感依然是真实的和自然的。又说中世纪人富于激情容易动感情,可在历史中找到原因或得到解释,至少他们不像现代社会的复杂机制那样有无数渠道去排解激情。

    然而,此书并不仅仅为了告诉我们这些。

    -2- 详实生动的中世纪社会历史画卷

    赫伊津哈以法国与荷兰为主要聚焦点,透彻审视了14 世纪和 15 世纪。他 “ 不是把这个时期当作宣告文艺复兴来临的时期,而是把它当作中世纪的末期,当作中世纪思想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当作一株硕果满枝、充分成熟、发育完全的果树。包裹着活生生思想的旧形式引人入胜、枝繁叶茂,而思想宝库逐渐干涸,走向僵化。” ① 这正是《中世纪的秋天》全书叙述的主要内容。

    对骑士文化的叙述占据了书中重要篇幅。赫伊津哈告诉我们,尽管骑士精神作为中世纪文化的一部分其繁盛期早在13世纪已经结束,然而直至中世纪晚期它仍然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极其重要的社会要素。骑士精神的理想是保护、捍卫人们的安宁,主持公平与正义,某种意义上骑士精神就是中世纪的象征。但这骑士的英雄梦,在赫伊津哈的分析中,其现实演变的外壳被一层层剥落:当一种文化越是充满自称高尚的美德,它的现实就越是不和谐。中世纪晚期骑士的生活形式已不堪重负,难以承载其所宣称的所有理想。

    骑士理想美丽地破灭了,想起那种孤独前行的执念,多少有点沧桑凄凉。赫伊津哈说中世纪晚期骑士的社会效用已极端衰竭,新的文化使社会不得不放弃原有生活中过分雄心勃勃的追求,骑士因此转变为了17世纪的法兰西绅士,探索走向真实而积极的生活。

    生活的激情:中世纪荷兰乡村小镇风景  (此图来自网络)

    紧接着,从爱情的形式、死亡的幻象,到宗教生活、虔诚的人格,以及宗教的激情与幻想等众多角度,赫伊津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中世纪特别是其晚期的详实生动的社会画卷:宫廷与骑士的爱情具有更多自诩为爱的理想的精神成分,当然这也影响到大众。后来出现一部伟大的市民文学作品《玫瑰传奇》,这部由教士洛利思所作,并由默恩续写下卷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以玫瑰象征美丽纯洁的爱情,反映市民情感,批判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玫瑰传奇》对中世纪晚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激起了抨击它的人和捍卫它的人卷入一场持久的文学论战。巴黎大学校长热尔松也站出来说话,但他的抨击并未能摧毁这部长篇叙事诗的影响力;    与这玫瑰般的讨论同时存在的是死亡的深刻观念。中世纪晚期欧洲人对死亡的思考是任何其他时代都不可比拟的,那时关于所有一切将随风飘逝的悲叹有三个主题,一是曾经无限荣光的人到哪里去了,二是佳人必朽形骸可怖,三是死亡之舞将毫无例外地卷走一切人。巴黎圣童墓园门前曾有一座 “ 三位生者和三位死者 ” 雕塑,后来被移送到罗浮宫,它象征了死亡之舞所提示的关于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告诫;    此时尽管出现了追求世俗生活满足的激荡局面,但与之并驾齐驱的是强烈的宗教虔诚。虔敬主义者甚至其他的许多人心中充塞着虔诚情感,追求圣洁生活,注重日常善行。加尔都西会修士德尼将神秘主义、苦行精神和先知启示集于一身, 写下多达 14 卷的叙述中世纪神学的著作。坎普滕的托马斯更写下了那个时期最有力最美丽的作品《效法基督》,成为跨越一切时代的书,在此后三百年印了两千多个版本 ……② 叙述至此,赫伊津哈指中世纪已是瓜熟蒂落、落英缤纷,中世纪人将一切可思考的东西都艺术化地变为形象与视觉的东西,象征手法式微了,思想静静地休息了,人们的想象力也渐趋衰竭。

    中世纪社会充塞着强烈的宗教虔诚情感 // 乔尔乔内:《牧人来拜》(1506)

    毫无疑问,在这中世纪画卷中,还有生活中的艺术、美术和文学。赫伊津哈告诉我们,中世纪晚期的艺术仍然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艺术品的重要意义和实用功能远比其艺术性重要。又指那时有阿兰 • 夏蒂埃等一批伟大的诗人,但整体上中世纪文学已经失去了它昔日多半的馨香和光彩,正在等待新的灵感。

    -3- 赫伊津哈的历史观

    赫伊津哈其实是以诗般语言向我们讲述一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故事。这位历史文化学家在全书结尾时说,只有等到生活的调子变化,只有等到否定生活的思潮消退,刚劲的新风吹袭时,文艺复兴才会到来。这正是《中世纪的秋天》极想告诉我们的。

    下图: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

    重要的是,此书让我们看到作者历史思考的客观确切和基于其上的历史分析方法。黑暗的中世纪和古典主义的文艺复兴之间并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世纪思想的园地里,陈旧杂草仍然欣欣向荣,古典主义就是在杂草丛中逐渐生长起来的。起初,古典主义仅仅是一种想象里的形式要素。后来,它才成为赋予心灵伟大启示的源泉。即使到了那一步,我们一向认为陈旧的中世纪精神和思想表达方式,并没有在枯藤上死亡。” ③

    -4- 版本及其他

    大约是 1997 年夏间,我在购书中心第一次读到赫伊津哈,书译名《中世纪的衰落》,回家后粗读。十多年后,在某独立书店看到现在这本《中世纪的秋天》,感觉此版本更好,于是即购,于是有了后来的和最近的阅读。

    原来此书有多种版本。其中两个英文版第一个是节本,第二个是足本,分别于1924 年和1996年出版。相对应有两个中文版,分别是根据英文版节本的《中世纪的衰落》(1997)和选用英文版足本的《中世纪的秋天》(2008)。正如足本的英译者和中译者所言, 节本大幅度的删节与改编损害了原著。更重要的是书的题名,“秋天” 和“衰落”并非简单的字眼不同,而是涉及对全书内容和历史事实的判断。我更喜欢 “秋天” 这个表征收获季节硕果满枝的诗意名字。

    两个中文译本,分别出版于1997年和2008年。

    一本讲述欧洲中世纪文化史的书,有着浓浓的文学味和强烈的审美情趣。奇怪且有趣的是,我几乎每次打开此书时,都不期而然地想起唐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同样那样动情,同样情感满溢!时空深处冥冥之中,想必古人的生活情感也有某种超越东西方地域及历史阻隔的关联?

                                                    (写于灯湖畔)

    克里斯滕·克布克:《索特丹湖堤》

    ※ 注释

    ① 见[荷兰]约翰·赫伊津哈 著 何道宽 译《中世纪的秋天:14 世纪和15 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第1版P.25

    ② 赫伊津哈以详实的史料展示中世纪晚期的骑士精神、宗教生活、爱情的形式、死亡的恐惧、文学与艺术。见《中世纪的秋天》第三章至第十三章。

    ③(同上书)P.348



    久远时代的生活激情 ‖ 读《中世纪的秋天》散记

    2018071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久远时代的生活激情 ‖ 读《中世纪的秋天》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fg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