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豪 12小时专题摄影——《我眼中的赶车人》
睡着了,是啊,我们都累了。刘豪的这张照片拍出赶车人的疲惫不堪,抓紧一切时间休息。公交车门起到一个很好的切割画面作用,一边是熟睡的赶路人,一边是醒着的赶路人。如果镜头还能推远点拍就更好了,后面那位老人所占篇幅有点小。
浮世万千,人生百态。每个人都在行走着,我们在用身体用行动感受这个世界,刘豪的赶车人也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但是大多照片还是没有新意,几个角度也是一样的,如果多换几个角度,也许很更好。
刘豪 12小时专题摄影——《晨钟广场与师大人》
晨钟广场是我们最常来的也是最常见的地方。越是常见,熟悉的东西就越是难拍,很难拍出新鲜感。刘豪从多方面来表现晨钟广场,小孩子、老人、学习的人、视频的人、镜面等多个方面将晨钟广场描绘出来。但是有很多照片还是没能更好的表现出来,很难让人产生记忆感。
郭皓月 12小时专题摄影——《我眼中的街头工作者》
郭皓月的这张照片还是蛮有意思的,但是,拍的时机还是不够好,画面要是能再往右边一点就好了。
郭皓月的这组的照片描述了一些街头工作者的事情。有辛酸、有无奈、有专注、有工作人对这个世界的目光。人分三六九等,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多数照片还是不够明确,让人看猴摸不着头脑,主题不明确。画面有些太杂。如果画面能在精简点就好了。
郭皓月 12小时专题摄影——《广场上的童年》
童年是多么的无忧无虑!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放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郭皓月的这组童年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那种感觉。同样上一个问题。有些照片还是背景过于杂乱,可能会抢到主体。还有一些出现了跑焦情况。
高少康 12小时专题摄影——《广场的百态人生》
和郭皓月的不同,高少康的镜头基本描述的是老人。百态人生就是这么来的吧!镜头很好的表现了老人的一些业余生活。他们读书、锻炼、跳舞,过得是多么有滋有味。但是有的照片构图还是不够好,主体不突出。
高少康 12小时专题摄影——《眼中的鑫仔》
高少康给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鑫仔。和每个小孩子的生活一样,有喜有悲,但是描述的还不够详细,如果单一的抓住一个主题来体现,照片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些。
王静 12小时专题摄影——《种种》
王静的照片给我一种很干净的感觉,画面没什么多余的元素,看似平淡,却能很好地突出主体来。这张一家三口,给人就是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孩子在玩闹着,家人默默的注视着。一种无形的爱立即表现了出来。照片还是多方面展示了,有一家人、有休息的路人、有环卫工人,还是元素太多了,如果光是表现一家人,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王静 12小时专题摄影——《鞭陀人》
小时候玩的陀螺如今变成了人们锻炼身体的器具,还是很有意思的,每次听见鞭子抽击的爆鸣声,心中还是有些震撼。这组照片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修图不干净吧,有些蒙版没擦好,导致画面看起来不干净。
卢泠伊 12小时专题摄影——《2018年8月22日的筑城广场》
这种照片还是表现了很多东西,也因为这样显得照片有些过于杂乱,看的出来有想好好地表现广场的所见,但是没能很好的突出一个主题,导致很多画面感不明确,有点乱,部分照片构图不好看。
卢泠伊 12小时专题摄影——《我眼中的背影》
卢泠伊的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个失聪的大爷的背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原来背影也可以这么有表现力、有力量。描述了大爷上街的种种,第一张照片就有些过曝了。有些照片换个角度也许会更好。
赵一丹 12小时专题摄影——《筑城广场·逐梦》
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逐梦这个名字取得很有意境。前面的小孩子到最后一张老人,给人一种一生的感觉,小孩子的无忧无虑的玩耍到老人们成群结队的放风筝,谁不想飞向空中,飞向自由。个别照片的顺序可以调整一下,有些构图还可以拉远点,不然显得照片太过紧凑。
赵一丹 12小时专题摄影——《我眼中的他们》
照片记录了一些接头工作者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着。照片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问题,有点过曝了。有点拍摄角度不够好。
余正艳 12小时专题摄影——《师大的眼睛》
照片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照片角度可以,拍的蛮有意思。画面也是从远推进,从物到人。层层递进。但是有些照片处理不当。有些不完整。
余正艳 12小时专题摄影——《巧合》
描述的主题和照片有些不一样。总体画面还是过于平淡,虽然拍的是我眼中的他们,但是有几张图片去表现墙绘了,和人并无太多关系。
赵仁妃 12小时专题摄影——《南明“河”上人》
有些照片背景过于繁乱。照片拍摄的角度也比较单一。给人一种很平淡的感觉。
赵仁妃 12小时专题摄影——《余生》
这组照片描述了夫妻间的爱情。虽然拍的很平凡,但是很让人触动。也从多个角度拍摄,部分注意一下构图就好了。
吴微 12小时专题摄影——《黔灵湖游玩者》
画面过于平淡。还是没能很好的描绘出游玩人的那种心情,照片局限性太多。
吴微 12小时专题摄影——《低头一族》
这张照片还可以退远点来拍,右边显得有的空荡。总体照片来说还是太过平淡,没有表现力,广场上低头玩手机的一定特别多,我觉得可以挑选比较有特色的从多角度来拍,效果应该会好一点。
张育喆 12小时专题摄影——《筑城广场里的“交通工具”》
拍了多组交通工具,有的照片还蛮有意思的。但是还是不够深入。
张育喆 12小时专题摄影——《我眼中的乔姐》
这一组照片还是很好的描绘了一位化妆师,有她的日常生活,也有她的工作时候的样子。这组照片还是很有纪念价值的。但是有一些照片关联性不大,还是可以再从多个方面来拍出不一样的乔姐。
江飞 12小时专题摄影——《快节奏中的慢生活》
这张照片把头都给截掉了,可以退远点拍,或者对老人的牌桌进行特写,不然总感觉怪怪的。照片太过单一,有些场景拍一个就行了。可以多找找有趣的场景。
江飞 12小时专题摄影——《摄影之友》
一开始还没懂摄影之友的含义,后来才发现每张照片都是人在用手机拍摄,还是蛮有意思的。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很多人也会有意识的记录身边的一些东西。能找到这么多组还是很用心得。部分照片注意一下构图会更好。
杨贵州 12小时专题摄影——《大十字之“手挥琵琶”》
一开始看名字还是蛮有新意的,但是看照片感觉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大部分照片太过单一,过于平淡。
杨贵州 12小时专题摄影——《路上行人》
这一张照片背景过于杂乱,主体没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在近一点拍也许很好一点。总体照片还是过于平淡。没什么突出的地方。
沈尧 12小时专题摄影——《十二生肖》
沈尧的这组照片很有新意,用了二次曝光的手法,将筑城广场的十二生肖铜像很好的融合了金字塔,这张生肖猪就有一种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但是角度还是单一了点。
沈尧 12小时专题摄影——《我眼中的他们“有缘人”》
这张照片拍的很有感觉,窗外的熟睡者,窗内的吃饭人。很有触动。
这组总体来说有些背景过于杂乱。不够干净。
胡珂轩 12小时专题摄影——《大十字广场》
这张剪影还是很有感觉的,扫地的清洁工和背后高耸的楼房,有他们,城市才会更美丽。
照片表现了很多,也用了各种技法,但是有些照片还是有些零散,看起来有些突兀,主体表现不出。
胡珂轩 12小时专题摄影——《我眼中的“绿色小分队”》
胡珂轩的这组的城管小分队还是很有特色的,看的出来花了时间。只保留绿色给人一种很新鲜的感觉,不错。
杨文艺 12小时专题摄影——《广场》
杨文艺的这组照片描述广场上的众多元素。就是个别照片背景太过杂乱,主体突出不明显。
杨文义 12小时专题摄影——《我眼中的他们》
这张照片的小孩子的笑容真的会感染人。就是曝光有点过了。
照片总体还是很有意思的,就是没有影调关系,好几张照片过曝了。
就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