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才知道,我的一个学生,虽然是学生,但我从来没有把他当学生,而是一直以兄弟看待,他也是我不多的能把师生关系维系几十年的几个人之一,他在他们村挂职村支书。
他文化程度并不高,只是初中毕业,但我绝不是一个以文凭看人高低的人,我一直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来讲,绝不多数人在某些方面会有他的一技之长的,文化课程的学习不过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他搞过运输,后来因家中的机缘,他到了燃气公司,此次到村里挂职,同样也是因他的二哥,个中原因不必细说。
我前天到他们村子,晚上,他硬要留我住下,我起初没有这个计划,但最后还是答应了他。
他领着我到他们家,三年前,他家才盖了新房,也到他家的老屋看了。这山村环境很好!就是夏天蚊子多,今年夏天我基本没被蚊子咬几口,可到他们家仅一个多小时,手上就起了好几个包。
吃过晚饭后,我俩坐在客厅,他又煮了茶,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谈的大多是过去的事,以及共同认识的人的经历,后来,谈到他们村子。
据他说,他们村有户籍的人口两千左右,这也是个大村子了!可在一年以前(他是去年才来挂职的),因新冠疫情村里做核酸检测,最多时也才五百多人,这还包括部分因疫情而在家滞留的人,他说,现在,常住在村里的能有四百人就算不错了。
通过跟他谈话,我了解到他之所以来村里挂职,是因为他们村就没有一个班子,原来也有的,因为村里搞对立,闹得收不了场,也因为原来的村支书在村里的工程上贪污、吃回扣而住了进去,因此,上级才选派了四个人,来主持村里的工作。
这估计就是农村的现状,一方面,大量人口外出,村里的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因主要劳动力减少,导致农村的土地大量闲置,我们这里是一年两熟,要种两季。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在刚实行联产承包制时,各家各户都是抢着哪怕有巴掌大的一块地都要种上农作物,或者是在地边开出一片来,也种上相应的庄稼,可几十年过去。我们这里由一年种两季,变为一年只种一季,如果到冬天,可以看到大量的闲置土地。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有的变化如果不注意,因为它是潜移默化的,但到一定时间,极有可能由量变导致质变,一旦发生质变,将是不可逆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