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关于员工绩效考核的材料比较多,这周又恰好在了解一个合资企业的管理现状,看到绩效考核的模块,很震惊,不是做的有多好,而是恰恰相反。
在大家的印象里,合资公司都是带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产品和中方所占有的市场进行合作。一说到合资尤其是德资更是制造业里的翘楚。但是,了解到手中的这个case刷新了我的认知。
我们知道中国人喜欢用主观判断代替客观评价,看到冰淇淋,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很好吃”,外国人的第一个念头是“奶油做的”。客观是事实,只有一个,主观评价因人而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看法。我们在绩效考核里,有个核心的思维,评价员工的尽量可量化的行为结果,尽可能减少直观判断,评价员工的行为而非这个人本身,只有尽量达成客观,才能尽可能帮助实现绩效的指挥棒作用,实现一个又一个PDCA的良性循环,员工都变成资产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之一。这是实施绩效管理的远大理想。如果做不到全面系统,可以做少而精,原则相同一样能集中资源干好事情。但是心痛的是我们的这个公司绩效考核中共计8个模块20多项指标面对几百人的群体,考核的项目尽然都是主观判断项目:积极工作、消极怠工、服从安排、配合良好…,竟然没有一项有细则,直接出分数,佩服!这样导致的后果不知道管理者有没有关注过,直接滋生小圈子,大家忙着和经理搞好关系,工作改善排在不知道哪里,经理人员负责任的会打平均分,略有私心的就会当成权力。不知道这样的导向是否是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