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简书电影
【TVB剧评】【天若有情】1.家庭悲剧中的国族寓言

【TVB剧评】【天若有情】1.家庭悲剧中的国族寓言

作者: amber07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4:48 被阅读54次

1990年,tvb拍了一部家庭伦理剧,里面一些情节的设定极其大胆,个中奇情禁断不一而足。几位主演也为此剧花费了大量心思,然而不知是因为剧情接受度不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此剧在深夜档播过一次后,就被尘封多年。几位主演,黄秋生后来拍了电影拿了影帝再未拍过电视剧,吴岱融失意离开娱乐圈,今年才重新回归。第一次拍戏的郑伊健演了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此后在tvb做了多年一线小生,然后走向了大荧幕,而今则是云淡风轻的处在半退隐状态。

这部剧叫做《天若有情》,讲的是从大陆逃难到香港的华家父子兄弟的故事。它远没有刘德华主演的同名电影有名气,但却比那部电影好看得多。在被冷落多年后,它被重新翻了出来,抖掉尘灰后竟是明珠一颗,看过的观众都都被它的剧情给惊到了,纷纷奔走相告。而且我发现,它不只是触及到一些禁忌敏感的话题,这部剧背后的隐喻也颇为复杂,既有国族寓言,又有政治寄托,原来其剧情背后的意旨,竟和时代、政治、社会、文化的背景息息相关。

电视剧一开始就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特别的年份,1967年,大陆进入文革的第二年,香港也爆发了反英运动。这一时期的香港还不是后来那个高楼广厦繁荣似锦的国际贸易中心,一方面,大批从内陆的逃难者来到这座弹丸小岛中,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中求生存,另一方面,很多不满港英政府的腐败又对共产主义充满乌托邦幻想的青年,渴望摆脱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

华家的一系列悲情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整部剧在华家人物姓名的设定上,就已经透露出了隐含的政治寓意。华者,中华也,华山,撑起中华民族文明的西岳,他带着儿子流落孤岛的时候,已经时运颓唐了,只能在工厂做工。但是毕竟军人出身,永远身板笔直穿得整齐,完全不像别的独自带孩子的邋遢男人的样子。他过往的历史是从和别人的对话里带出来的,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是名少校,带着队伍在东北打过日本鬼子。这些在枪林弹雨里把国家挽救回来的军人们,岂不就是国之华山么。不想抗战胜利后,共产党的天下却容不下这样曾经为了国家出生入死的军人,他带着大儿子流亡到香港,妻子和小儿子因故没能通行,他一再等着大陆来的消息,希望一家团圆,可是等来的却是妻儿被红卫兵批斗惨死的消息。他说:打仗的时候到处不是死尸就是孤儿寡妇,兵荒马乱、家散人亡,现在仗打完了,却还是家散人亡。一语心酸,道出了那荒唐疯狂的时代里,多少军人、知识分子、富家子弟的悲哀。

之前看到一种说法,认为父亲华山是大陆共产党政权的象征,他专制霸道,而港生的母亲莲好则象征国民党政权,因为柔弱被逐出家门最后到了台湾落脚。这种说法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仍有不通之处,华山作为父亲,虽然是严厉了点,却绝对算不上残酷无情,而且他本身也是流亡海岛的被害者,从这个角度看,华山更像是被打败的国民党的命运。

鲍方饰演的父亲华山

华家的两个儿子,京生和港生,自然有北京与香港的喻意,近代史中的北京(指代大陆)与香港,就像这两个同父异母兄弟,本是同根生,却又矛盾重重,各自走了不同的路。不过,本剧虽然影射了政治,但归根到底,仍旧是部家庭情感剧,它的归属点还是家庭之爱,骨肉亲情,因而作为兄弟的京生港生之间的关系,和政治地缘上的京港是完全不同的,不能一一对号入座。我反而觉得京生更像是台湾的隐喻,他自北京出生,未及成年就飘零到香港,而后是在台湾长大成人的。失败的父亲省吃俭用栽培他,可是却没有成为父亲期望的大学生。台湾,在80年代经历民主改革后,全然走了一条和国民党所想的完全不同的道路,自此,长大后的京生,是个独立的人了,大时代已变,他不是,也不可能是父亲的翻版。

黄秋生饰演的京生 吴岱融饰演的港生

港生在母亲离开后,父亲忙于工作挣钱,对他也疏于关爱,尤其是父亲总是把大儿子挂在嘴边,辛苦挣的钱也都供京生在台湾读书生活,更让港生产生强烈失落感,他跟朋友说过,自己读书的钱也都是打暑期工挣来的。这又何尝不是香港成长的缩影呢。

国家的命运影响着小家庭的命运。如若不是国家有难,华家也不至于落难港岛骨肉分离。而小家庭的悲剧又折射出国族的寓言,华家的四海离散,恰是应了唐君毅先生所言的“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京生和港生是来自大陆的种子两个海岛结出来的果子,海岛水土终究不似大陆,这里的果子自然长成了另一番样态——这正是此剧构建京生港生两兄弟性情差异的理论根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VB剧评】【天若有情】1.家庭悲剧中的国族寓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mb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