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书中对我有用的50条内容,可以看出这个作者作为一个程序员兼985的毕业生,在思维认知和行动上还是有些可以借鉴的地方。以下算是我对这本书的吞咽和咀嚼的精华吧。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说每天坚持读两页书,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巨大的成绩。写作也是,读书也是,做事情也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认真做就会得到长期的回报。
1、每天坚持看两页书,抢占式
2、东西手敲发微博
3、几千万阅读量
4、玩博客微信公众号微博
5、书 英国史
6、学习方法 先搭建大的框架,再往里面填充
7、书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8、写作技巧试着用自己话 写读书心得
9、学英语 核心背一万五千个单词 机械的抄30遍,过几天再抄几遍
10、减肥需要奖励 三天达到奖励自己一个东西
11、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 都是从初级开始不断进阶
12、尽可能的掌握复杂工具
13、书 运动改变大脑
14、运动就是和吃饭睡觉一样给大脑充电 每天坚持给自己的身体充满电才有精力做事情
15、人 硅谷 王川
16、小说 每天写8000字坚持三个月就是一百万字
17、先上数量再上质量
18、提高内容的质量再研究用户数量
19、美剧 亿万
20、混到前20%
21、美剧 权利的游戏
22、肯下笨功夫
23、高管和企业主都是全年无休,坚定的态度
24、书 贫穷的本质
25、想富就得突破圈层
26、每天可以发一篇技术博客并且更新一个小红书剪辑视频
27、成为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28、美剧 绝命毒师
29、多攒钱,有恒产者有恒心,教育很重要
30、耶鲁大学的心理学
31、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
32、塔乐布 书 黑天鹅
33、企业家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他们调动各种资源,每天都在研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在社会这所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按部就班的人只能拿到微弱的报酬
34、道德经
35、关心钱没用,要关注那些带来钱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能带来钱
36、书 巨人的陨落
37、35岁的职业危机就是需要转型,在稳定之外增加不确定性
38、看记录片
40、10分钟,8组一组8个波比跳
41、查理芒格
42、复利原则
43、书 货币金融和 华为崛起
44、经济、历史、金融
45、吃蟑螂恶心的事情反而能让你成长
46、找张纸 记录每做一件事情的起始时间
47、美剧 生活大爆炸 美国队长 美国工厂
48、书 疯狂JAVA讲义
49、跑步一个小时,工作十二个小时,每天编程,每天写作
50、美剧 硅谷
以下是一些精彩的原文:
把代码自己敲一遍用以吸收和巩固这些知识。不过读书过程中肯定没法把书抄一次。我的方法就是把收获的新知识发一条微博,再加进去一点之前学习到的东西。这个过程坚持下来,就会对之前读过的书有个记录,也吸收了一遍刚学的知识,同时练习了文笔
我上面说自己组织语言写条微博记录下新知识,就是把新知识和已经有的关联一下。如果新知识连不到你的“认知树”上,很快就会忘了,就跟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这两年,我在写微信公众号、写微博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自媒体大V[插图],他们的阅读量非常高。前段时间马前卒说,他每年都得浏览几千万字,其他自媒体大V也一样,他们写文章都是依靠大量阅读之后创作出来的。记得有个人说过:“脑子里空空如也,怎么能够想出东西来。”
一个人如果想输出,必须依赖积累,这本来就是常识。
为了克服懒惰的问题,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关键就是每天目标一定要小,跟自己先妥协了。你不要太为难自己,你不为难“他”,“他”才给你干活。是的,你体内住着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人,你得跟“他”多沟通。
但不管你是从看书还是从看纪录片开始学习,最关键的是你要先把整体知识框架搭起来,然后再看专题方面的书——英法百年战争、玫瑰战争、英荷战争等方面的书籍,一点一点地填充那个整体知识框架,你的知识就丰富了。
很多人想掌握写作的技巧,可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看完什么东西之后就随手写点心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即可。你会发现越写越利索,而且对思维的训练也非常厉害,能够让知识条理化,让大脑清晰化。而且随着时间的叠加,效果会越来越明显。你做一件事,做一周没什么用,做两个月也没什么用,但是如果你能持续五年,绝对能折腾出点名堂。
我们给他出主意,让他下定过午不食的决心。于是他开始对自己进行奖励,刚开始是三天一个周期,后来改为五天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他就给自己买高端鼠标、机械键盘、耳机等产品奖励自己。他坚持了两个月终于戒掉了晚饭,现在已经一年多不吃晚饭,每天18个小时禁食。
,京城月薪三万以下的码农[插图]只需要初中数学一样。天赋这种东西,只有你去做数学家什么的才有必要,考个大学不涉及。
使用的工具太简单,你就不会有什么突破。所以你必须想尽一切方法去掌握复杂的工具。
一个人掌握了复杂工具,才真正具备了能力,如果仅仅掌握了简单的工具是没用的。比如手机就是简单的工具,严格来说还算不上什么工具,只能算消费品。复杂的工具指的是SQL工具、数据库、eclipse、复杂图像编辑工具、建模工具等,人的能力只有和工具叠加起来,才能形成效果叠加。
在学习的前期,一个人是没有方向、没有思路、没有全局感的,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投入时间,过一段时间就会突然清晰了。很多人学习新技能一无所成,就是死在了这个时间点前。
长期慢跑的人都有体会:只要坚持运动,每天睡六七个小时就够了。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运动,能够从睡眠中自然醒来
硅谷王川在网上发了一段文字,他说:1. 所有的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差几个数量级而已。2. 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大部分质量问题,在微观上看,就是某个地方数量不够。3. 最大的误区是,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因为错误地以为瓶颈在于质量,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用某种奇技淫巧,偷工减料达到目的。这时候玄学、迷信和各种无病呻吟就出现了。数量不够,底子不够厚时,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即使有时看似有捷径,欠的账迟早是要还的。
有人问我,如果写十万行代码,需要多少天?我说,很多人这辈子都到不了这个数,但是厉害的人每天一千多行,三年就能够写十万行代码。有人又问,怎么能做到,我说你肯定能做到。我刚学编码的时候,每天写一百行左右代码,后来一天能够写三千多行代码。那时候我还年轻,比现在睡得更少。
有人问我,跑步一万公里难吗?我以前住得离公司近,每天跑一个小时,大概十公里,风雨无阻,周末加倍,一年积累下来跑步的长度有四千多公里。后来我搬到离公司很远的地方,就没时间跑步了。这个时候我改为写文章了。去年,我写了两百万字的微博,微博也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写微信公众号让我很郁闷,写起来比微博费时间得多,也难以增加粉丝,让我非常有挫折感。不过我在写完一篇文章后突然明白了,我的目标如果是增加粉丝量,那就偏离了我的初心。我是要把我知道的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进步,也为自己扩展一条路,这才是一切的初衷。我首先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顺便提高用户群,就不该忽略量的积累,不能迷失于各种“套路”“攻略”,坚持提供高价值的内容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要分得清“反自然”。你玩游戏看电影很快乐,感觉不到时间流逝,你学习健身却感觉水深火热,因为前者是符合人性的,后者是反自然的,自然规律是熵增的趋势。通俗来说,让你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是自然趋势,你必须做到能够克制自己的惰性与随心所欲,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朝好的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社会竞争并不是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强——绝大部分人又懒又低俗,几年都不进步,所以你稍微努力一些,确保超过全社会60%的人,然后再踏踏实实,干什么事都努力些认真些,多给别人笑脸,少觉得别人欠自己,好好攒钱,就可以超过社会上80%的人,再在这个基础上做得更好一些,进全社会前10%并不难,甚至1%也不难,尤其是对于像大家这样不去看抖音,而是看我的文字的人
而且,世界很大,资源很足,最倒霉的事就是被锁在一个视野狭小的范围内,跟太多人一起竞争。要学会跳出那个小圈子,跳出来的办法就是去做有价值的事。社会竞争很激烈,也没想象的那么激烈。在一个人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面前,绝大部分人都是渣,因为绝大部分人只是辛苦,并不是在奋斗。
我的导师成就很大,我能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非常多,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坚持长跑,每天十公里。很多人叫我“跑哥”,是因为我以前向他学习每天跑十公里,我以前微博昵称就叫“跑星人”。
导师说他觉得长跑可以让自己精力旺盛,因为他有很多事要做。导师还在网上跟着视频学Python,编写爬虫脚本做研究。除了这些,他还在写一本关于匈奴史的小册子,同时搞一本怎么教小朋友学数学的书。他以前还有个微店卖红酒,虽然他自己不喝酒,但是对红酒研究得很深,做起来后,他觉得太费时间就卖了。
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个穷人,你离开了家庭,尽量不受家庭影响,但是你的社会阶层决定你周围的人普遍不是特别优秀的那种人,你从他们身上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你想变得厉害就得突破这个圈
(Paradox of Choice)一书——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大脑潜意识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现状改变自身命运,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状态,变得更为消极。即使情况改变,有机可乘时,也不去行动。这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会得抑郁症
我认为,你可以经营点自己的东西,可以是微博,可以是头条,甚至每天剪辑一些简易的小视频,当然也可以是更复杂的项目。
我认为,你可以经营点自己的东西,可以是微博,可以是头条,甚至每天剪辑一些简易的小视频,当然也可以是更复杂的项目。有个读者告诉我,他上次看了我的文章后深刻反思了下,发现自己什么长处都没有,只会玩游戏,最近开始直播玩游戏,并且上传了一些游戏小技巧,比如《绝地求生》怎么压枪,P社[插图]游戏怎么上手,竟然有了一波关注,今后要去做兼职UP主[插图]了。他终于知道业余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了。
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一个人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才能改变困境。因为生产的是大哥,消费的是贫者。如果一个人一直做消费者,玩别人的游戏,吃别人做的菜,而不是向生产端转进,那就会一直处在一个坑里,永远也别想翻身。你得让别人消费你的东西。这里说的消费,不一定是花钱,现在花时间也是消费。你花了很多时间在别人的产品上,比如某款游戏,某款让你获得短暂的快乐却浪费时间的APP,也等于在别人那里贡献了价值
一、一定要保持乐观,人有一种奇怪的自我实现的能力,你觉得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它似乎真可以修正,跟你心里的样子越来越像。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比悲观蒙蔽双眼更郁闷的事了,乐观会带来财富,悲观会带来灰暗。我在一篇文章里说,乐观还是悲观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
“小孩靠教育,年轻人靠勤奋,中年人靠运气
为什么企业家厉害,因为企业家是以调动资源解决复杂问题为生,时间长了资源和解决问题的套路会多很多,每次用新办法解决一个新问题,就是一次创新。
每天按部就班的人,相对来说用脑就比较少,锻炼得少,自然有些能力这辈子都训练不到。
为什么企业家厉害,因为企业家是以调动资源解决复杂问题为生,时间长了资源和解决问题的套路会多很多,每次用新办法解决一个新问题,就是一次创新。
每天按部就班的人,相对来说用脑就比较少,锻炼得少,自然有些能力这辈子都训练不到。
知乎上总有人问:为什么有些学历不咋地的买卖人却能赚到名校毕业上班族不敢想象的财富?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不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买卖人的学历可能不高,但是他们天天都在磨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也是一所大学,他们已经在社会大学里拿到了博士学位,上班族往往磨砺的是给别人赚钱的能力,在社会大学里还处在初中阶段,自然不能比。
:90%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太多,一个孩子能否考好,关键是他在高中的时候是不是一直在做“有效练习”,也就是有没有把基础的东西练习足够长的时间。
但是钱有一个特性,你太关注它反而可能赚不到,你要是关心那些能带来钱的东西,它不知不觉地就来了。
我的导师是很有远见的一位,他在几年前看到所负责的产品线业绩开始下滑,他从研发转岗到市场。刚去的时候他业绩做得不太好,后来经过调整业绩就上来了。之后,他和其他几个销售人员一起辞职,去做我们厂的代理商了,现在做得还不错。
我导师这个转型比较大,以至于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不过他后来跟我说:“人吧,都得迈出去那一步,不然总给自己画圈,觉得自己这不能做,那不敢做。其实唯一让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跳出去一次今后就不怕再跳了
比如我坚持每天看二十分钟的纪录片,每天总看两页书,每天溜达半小时,每天写几百字等。
我们一起去海外出差的时候,我在飞机上追完了整个一季的《嗜血法医》;他看了一路书,还写了两篇文章。他一下飞机就投了稿,等到了酒店的时候,采用稿件的一方已经把钱打过来了。
我当时就问他,是不是看书和写作对于他来说像呼吸一样轻松。他说,比吃蟑螂都恶心,不过他爹从小就教育他要经常去做那些吃蟑螂的事,慢慢就习惯了,时间长了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优势,这种优势又是逐步累加和扩大的。套路可以扩散,技能可以学习,唯独这种长时间大跨度的积累没法快速掌握。
当你把一本书上的例子和习题全部运行完了,这本编程书30%的知识就是你自己的了。
然后,你需要继续敲代码,不要去做那种复杂的算法题,先把基本的东西做熟练,直到你翻开任何一页,给你指一下,你不看人家原来写的是什么,直接把那段代码自己敲出来,这本书就是你的了。
然后,你需要继续敲代码,找点稍微复杂点的算法题,但是别找太复杂的。如果你的资质和我一样平庸,就先多找些习题,千万别搞大跃进,一道一道地做,至于定什么具体目标,大概如下:
1. 菜鸟级的程序员,累计敲了一万行的代码,能够不看书编码了;
2. 能够给公司干活的程序员,累计敲了五万行的代码,但是写代码的速度比较慢,调试的时候也比较慢;
3. 老手级的程序员,累计写了五十万行的代码,写起代码疯了似的,半天就可以写两千行,五遍以内运行通过的人。
我大学老师和我一样,都是平常人,但是他成就很高,他像一个布尔什维克一样要求自己。他每天写代码,写文章,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每天也跑步一个小时。他说其实编码和写文章这俩事是一回事,你得不断地写,才会有感觉,才不会出错。你写得少,没法下笔成章,写出来的东西别人读起来困难,你自己的想法也传达不出去。不信的话,你自己试试,写一段话或者一篇文字。如果好几年不写,你就能感受到再写东西有多别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