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快与慢》(三)启发性偏见和策略性偏见

《思考,快与慢》(三)启发性偏见和策略性偏见

作者: 葉葉素心 | 来源:发表于2021-03-05 15:31 被阅读0次

    由于大脑思考天性倾向于惰性,作者提醒我们,即使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调动系统二来进行处理,也经常会遵循简单或者省力原则,寻找另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来处理面前的问题。

    这个过程作者称之为启发,而这种直觉性答案经常与偏见和判断失误挂钩,所以也叫做启发性偏见。

    简单捋一下这些偏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小数定律,指夸大对小样本的信任,错误判断对整体情况的认知。比如看到身边的人结婚的比较晚,就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晚婚。

    第二个是锚定效应,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估值前,会事先进行考量,这种先入为主的信息,会对我们的后续决策作出暗示的现象。比如去商场买鞋,如果标价在100左右,我们会还价到七八十,如果标价在五六百,那我们肯定不能还价到100以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会对这件物品的估值,按照价格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个是可得性偏好,旨在评估事件时,我们会对给予自己有直观感受的部分,给出更高的权重。比如喜欢看小说的同学,在评价小说和议论文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倾向于对小说的喜爱。

    第四个是效用层叠,指小概率事件,因为媒体的报道放大了某些可能性的概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紧张。比如中风死亡概率远高于意外事故的人群,但因为人们对意外事故的关注比较多,所以会下意识认为这种死亡的概率更高。

    第五个是典型性偏好,指人们习惯从事物中发掘和选取典型性样本,而忽略背后的概率。很常见的一个例子,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出事故的元凶是女司机。

    第六个是因果性偏好,指人们会倾向于用虚假的因果关系去解释发生的事件。比如本命年穿红色会带来康顺,这就是没有因果联系的联想。

    作者指出,在前面启发性偏见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发生以下这些决策性偏见。

    后见之明,指事实会让记忆早已发生的结果修正,比如很多人声称自己在2008年地震发生之前就知道会有大灾出现。

    回归均值现象,指某项指标的表现过高或者过低后会自然回归到平均水平。比如某飞行员再一次表现中突出并不意味着下一次的表现也会如此。

    乐观偏见,指我们相信眼见为实,对已知的事物过度自信。比如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成为父母后天生就是教育专家,不需要进一步学习。

    前景理论,指人们规避损失的愿望,强于获得收益的愿望。比如你丢了100块钱的痛苦会大于收获100块钱的快乐。

    峰终定律,指峰值与结束时刻的感受,会决定人们对该事件的感受结果。比如参加一场音乐会,在欣赏了美妙的一个小时之后,忽然发生楼顶坍塌事件,那么最后的短短坍塌事件的记忆会更重要,且会让我们因为结局而忽略过程。

    禀赋效应,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他对该物品的价值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比如商家承诺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拿到货物后,我们对其评价会更高。

    以上这些认知偏见和错觉,容易让我们造成非理性思维,如何规避以上的认知谬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三)启发性偏见和策略性偏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nr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