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达人联盟简友广场想法
如何用心理学看待网友们在鸿星尔克上的“野性消费”?

如何用心理学看待网友们在鸿星尔克上的“野性消费”?

作者: 怡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7-29 18:23 被阅读0次

    一个连微博会员都舍不得开通,直播间连空调都没有,去年亏损2.2亿的“穷困潦倒”的企业,居然捐款5000万,太慷慨了,这就有点像一个平时以捡废品为生的人,一下子捐出几十万做善款。是不是有点“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那种悲情的英雄气概?

    这样的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捐款数额”存在巨大的反差,让网友们又“心疼”又“支持”。

    这种“反差”,或者说“出人意外”,是吸引网友支持的一个点。人们都期待弱队战胜队,希望灰姑娘变成公主……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企业捐出5000万物资,恐怕没有那么大的波澜,但是偏偏是一个“穷”公司,微博会员都没钱充了,还捐了那么多钱。这就很触动人了,能强烈激发我们的情绪。

    强烈的情绪,是最能驱动我们行动的,而且,我们还能迅速地“有样学样”,跟着去买买买,不用动脑就已经购买了。

    通过野性消费“穷”公司——鸿星尔克,网友们有了“大方出手”做好事的机会,买一双鞋最多不会超过200,因此网友们有了“鸿星尔克”自由。这种自由,是那些贵价一点的品牌难以给到的,这也会让网友有了心理满足。如此野性消费,有什么好处?

    一是能买到物美价廉的鞋,并且能力还允许我们一买就是一大把,又爽又快乐;

    二是可以做善事(相当于借买鞋做了善事)、可以爱国,通过消费来完成人设的打造、情感的抒发;

    三是买完还能发朋友圈,有了社交货币,可以向外界证明自己是个什么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背后有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现象:从众。

    所谓从众,简单地说,就是“随大流”。表现为个体的意见与行为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相符合。它是提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举个例子,我们看脱口秀的时候,会听见很多提前录好的笑声,当我们听到那种笑声时,也会跟着笑,是不是?这是因为它用到了“社会认同”原理。

    这个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

    人们对鸿星尔克的“野性消费”,也和“社会认同”有关。当然,目前来看,这种从众,或者说“社会认同”,还是比较正面的。

    如果是盲目从众,会让大众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处在一个狂热的氛围中,我们有可能变得冲动与多变,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的夸张与单纯,偏执与专横。比如说微博上看到一个孩子跑步吐血了,我们就跟着骂学校。后面大家才知道原来血都是妈妈自己染的。

    我们就暂且把我们对鸿星尔克的“野性消费”,理解成对鸿星尔克“野性捐款”的一种模仿吧。

    反正鞋买了,总还能穿上。一定程度上的“野性消费”,既能满足心理需求,满足社交需要,又不至于让我们破产,那就“野性”一回吧——只要你觉得值,就够了。

    善引发善,很好。

    但是我们要“野性”而不“盲目”,牢牢记住,自己要的是什么?是鞋吗?我们要的,也许就是那一份作为“社会人”的归属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用心理学看待网友们在鸿星尔克上的“野性消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rf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