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dang课学习,教授讲的不错。
教授的观点是我们研习历史要从大历史的角度出发,明确方向,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野生历史爱好者,也常被先贤的各种事迹打动,夜读也曾泪流满面,也深信中华文脉生生不息。
不过,现在自己读历史书关注点似乎有些跑偏,随便举几个例子:
- 王阳明老年得子,要是早几年有儿子是不是也就老婆儿子热炕头了(最后是死在回家看亲儿子的路上,亲儿子是小妾生的,之前的大儿子是过继的)
- 秉笔太监冯保作为张居正的盟友,按照史书评价情操不错,改革有功,怎么就骂名不断
- 钱穆,胡适为什么选择没有留在大陆,我dang对他们评价不高,不过他两怎么就一辈子住别墅、穿马甲、吃牛排
- 无数革命伉俪到底有没有真感情,婚后异地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 这几天热炒的Tiger杨之前工作的小工厂是什么工厂,在工厂工作的时候绩效是不是A
再伟大的人物也逃不开油盐酱醋,在历史关键的节点,到底是油盐酱醋还是内心大义在推动主角光环?
我觉得长者说的好:“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
努力!!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