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参加一场《父母效能—吵架艺术》的学习。
刚开场一个小小的互动,打破了宁静的氛围。然而一位年轻的老师在分享过程中,我感受到她的不严谨。
第一,她所表述的吵架没有一个明确个定义。因为吵架也是分场景的,要区分事件发生的严重性。她这样很会容易引起异议。而拆书过级中有个技能点,就是“预防异议”。就是要求我们分享时,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先做个预防。
第二、她在分享过程中案例太少,就感觉比较枯燥乏味。师父裘叔在分享过程中运用案例很多,让我们在学习时,感受到师父裘叔的分享饱满,有质感,吸引人。
第三、这位年轻老师在分享中,几乎都是互动,对PPT里的一些论点没有展开阐述,一个论点读一遍就开始互动,然而在互动前对基本要求并没有做出具体说明,互动结束后,也就是用一二句话概括互动的结论。
在分享结束后说到学习,我向前来参与学习的小伙伴分享“拆书帮”这个公益组织给我们会员带来的成长,希望他们今后一起来拆书学习,共同成长。
回顾这几年的成长,我是受益于拆书帮,受益于师父的严谨带教。拆书学习能让我在公众场合下,从容不迫地分享感受,能让我对讲课老师分享的知识点,通过大脑的快速思维,运用拆书技能拆解到位,引起共鸣,这就是拆书帮这个公益组织给到我最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