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课后题2“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则是落实这一要素的重要支架,引导学生在揣测人物意图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课后题3“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继续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结合重点词语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习《司马光》一课时,学生初步认识到可以从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故事的内容。因此,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找一找《灰雀》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善于学习的拿着笔圈画出关键词句,可以让自己的发言更有条理性。交流反馈中,小钰觉得故事的起因是列宁看到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他刚说完,马上有学生补充“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等学生说完,我提高难度“能不能用更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小涵完整的、清晰的表述自己的看法,但不够简洁;小齐只用了五个字“灰雀不见了”,这就是概括。
故事的经过是什么?小画认为是列宁问小男孩有没有见灰雀,小涵觉得是列宁和小男孩谈话,小男孩说自己没有看见灰雀。看来,学生的整体意识还是有所欠缺,我提醒大家要完整得看两人的对话,小悦注意到男孩的承诺“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表达也非常完整。同样,我和学生将经过概括为五个字“谈话知去向”。故事的结局是什么非常简单,那就是“麻雀飞回来了。”
聚焦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朗读时,我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猜测人物可能的心理状态。有趣的是,不时有学生说:“老师,是不是小男孩把灰雀抓走了?”我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留作课后的思考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