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都知道美是什么,丑自然就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一定也知道什么是不善。所以,有和无相待而生,难和易相待而成,长和短相待而显,高和下相待而倾倚,音和声相待而和谐,前和后相待而顺序相随。所以圣人行事,顺乎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顺应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占有,施泽万物而不将这当成是倚仗、凭借的手段,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永存不灭。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一层意思: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现在引用它来作为经验哲学的明确写照,说明为人上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可有偏好与偏爱的趋向。
即使是偏重于仁义道德、自由民主,也会被人利用而假冒为善,变为造孽作恶的借口了。
举例:
新冠肺炎时,当某位专家说什么药物好的时候,大家都赶紧去囤药物,这个也是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已。
纣为长夜之饮,通国之人皆失日”,“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
第二层意思: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中
永远不要以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来看待事物,要跳出来看。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待事物总是习惯用一个标准看,什么事情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遇事常常想不通。
其实老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跳出来看的话,会发现任何事情都在变化,都不是固定的。
《道德经》里没有按照一个固定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人生。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几话是我们世界运动的规律以及我们按照这个规律来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用哲学的语言概括这一章的内容,叫“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
当自己在高位时不要觉得自己获得的名和利有多么了不起,所有这些都是相对出现的,您认为自己了不起,还有更了不起的人在等着您呢。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条件一变,马上就变了。
世界上所有我们追求的名誉、大家对您的称赞,都是一种暂时的标签,如果一味地追求这种虚名的话,就会丧失智慧,走向负面。
所以《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有无相生的例子:柯达公司以生产传统胶片闻名,在辉煌时期,他们的产品曾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胶片市场,是当时全球的顶尖企业。可是数码技术一出现,马上就把它给淘汰了。
难易相成:任何我们认为难的事情都是我们能力不具备的事情,要想具备一个能力需要经过百千次的练习。
这一段文字就是在告诉我们当你身处不好的状态时,你要想着总有一天你会越来越好。世界上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
无为:
第一层意思是无心而为,不是说做一件事情我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而是“因”上尽力,“果”上随缘。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第二层: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势而为的事情。对于孩子而言依孩子的天性而教育。(以西瓜和苹果为例。)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而人则乘于时,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第三层:身教胜于言教。在司马迁《李广将军列传》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就是创造,不管我们创造了多少,都不要认为那只是自己的功劳,“生而不有”。你看这天地,就像我们讲的创造了万事万物,它不是用占有的态度来对待,垄断的态度来对待,它为我们提供条件,阳光、雨露、土壤,生而不有。第二句话“为而不恃”,不管我们对别人多有好处,多有恩德,都不要把这个当作一种倚仗、凭借甚至勒索的手段。我们对别人的好处,你就把它忘了吧,别人对我们的好处,我们要懂得感恩,恃就是倚仗凭借。第三句话,长而不宰。做家长也罢,做官长也罢,都不要认为我们能掌握主宰自己的儿女,主宰自己属下的命运,一旦有这样一种想法做法,恐怕就要反目成仇。
功成而弗居”说得更直白了,就是你成就了某些事情,但不要自居有功,为什么?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配合起来,你才能完成一件事。天下没有任何事,是你一个人关起门来就把它做成的,不可能的。在《孟子》书里面提到,一个人身上所穿戴的,像衣服、鞋子、纽扣、眼镜、帽子这些,“百工之所为备”。就是许许多多的工匠劳动的配合,才能让你过一个舒坦的日子。所以做成一件事不要居功。
所以我们说“功成而弗居”,这历史上因为居功自傲而丧命的人很多,所以我一直说《道德经》很多人读得多了,尤其在历史上它会救很多人的命。这样一个长者、老者、老师,有那么深的智慧的人,时刻在提醒这些人——“功成而弗居”。对我们大家也是一样,我们做了点事,一开会的时候见面就说大家知道我现在做的事情功劳有多大吗?我对你们的恩德有多广吗?你越说大家越反感。
刘邦在讲诉自己为什么成功时他告诉众人说,我之所以够取得天下,时因为我身边人的功劳。“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您在意回报的时候,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算计在里边,那么这个算计会让您做的事大打折扣。您放下这个回报的念头,坦然地、放心地、尽情地做事,大家也都会来成就您、支持您。
在《道德经》里,老子反复地讲这个道理:您越忘记回报,越不把这个功劳据为己有,一心为大家做事,您的生活就越好。
有的领导不懂“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的道理,那么你的结果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他每次都把大家做的事讲出来,并及时表扬;上报工作的时候,把大家的功劳原原本本报上去,彰显员工的功劳。这样把自己位置放低的领导,大家也会追随他,还推举他做领导。这就是“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做事情把自己利益放到后边,所以才更好地成就了他们的私心,越往后退,利益上越往后退,反而最后越被大家推到前面。你事业发展大了,当然水涨船高了,不就因为他们无私吗?所以才更好地成就了自己的私心。这个事情太玄妙了,“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是在讲前后的这种怎么摆正这个位置的思想与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