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余载,一波又三折。曾经,语文是我的最爱。可师范毕业后,我却教了英语。走着走着,我却发现自己在英语的道路上越走越吃力。自己的那点所学已完全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有时会感到词穷而尴尬。不想做井底之蛙,其见不大;不愿做萤火之虫,其亮不远。于是,去年,我为爱转角。“早已喜欢而爱上了你,直到现在才嫁给了你”,这是我对语文的挚真誓言。却不曾想,今年,2018年,转角而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这高大尚的学习平台。
当校领导通知让我参加此次学习时,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与期待。感谢你们助力我的成长,期待我满满收获你们的精彩。
很荣幸,也很庆幸,自己能参加本次2018年在省会郑州举办的“第八届核心素养下的‘发展课堂’构建与实施培训研讨会”。此次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在郑大南校区体育馆举行。场面十分壮观。来自全省各市地区的五千多位教育同仁同聚于此,接受新·心的洗礼。场景也很温馨。会场内一切井然有序。红红的条幅犹如飘扬的旗帜招手欢迎我们每一位的到来。坐在这里学习,我们只感到轻松、自然而又快乐。因为在这里,我们心中的教育明星即将为我们粉墨倾情登场,精彩即将纷呈。
学习共两天半(从19号到21号上午)的时间。每天早上8:00开始到中午12:00结束,下午2:00开始到晚上6:00结束。时间很满也很紧。可我们却忘却了时间,身心完全沉浸其中,生怕错过了一丁点的精彩而留遗憾。所以,我们用心倾听,用心而书。
他们或年轻而帅气但又不乏书雅之味;他们或中年而成熟但又不乏沉稳之魅力;他们或年迈而风雅但又不乏矍铄之精神。他们都有一颗对语文用心热爱的温婉之心。他们翩然而至,他们又轻匆而去。但他们却深烙在我们的心海里,依如道道风景,别样亮丽。
在写作的道路上他们做先驱摸索前行,为我们尝试打开条条光明之路。
反其道而行之,是徐栋老师的别有用心。正是因为他对语文的喜爱藏在用心里,所以他才走出一条“反着选,反着写,以写定教,在写作中学写作”的康庄。管建刚老师静悄悄地进行着作文的教学革命,且已彰显“变了,变了,都变了。校长单独为‘我’笑一次”的力量。所有的一切用心成就,唤醒了孩子们那颗写作的种子,萌发了激励的魔力,成长成一种鼓舞的精神。因为他曾是拿着曾经的学生的曾经的写作作品作新婚礼物的最成功的证婚人。这是一份情怀,对语文深挚的情怀。微电影后写影评,是祖庆老师的“另类”作文。他说“不能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坚定立场,勇敢前行,只要是对的,有效的,那就融合交融吧。盐在水中,恰到好处。
我们陪“刘姥姥逛大观园”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只是我们不再东跑西撞。因为有吴勇老师做导游,他带领着我们重点列举——差异呈现——点面结合,赐给我们精准写作知识的“语力”的价值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到原来写作都是真实而具体的文体知识的呈现。
还是书上专家介绍栏照片上的那身衣服,这也许正是活泼可爱、幽默风趣、精神矍铄的黄厚江爷爷的朴实与近人之处。依如他的名字厚德载物般令人景仰。一张可爱的笑脸,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句句朴实、幽默中蕴含掌声阵阵。没有高谈阔论,只是坐下“随便拉一拉”,聊天就是如此轻松亲切。高楼跳墙的方法他教了,我们却不会,但我们会跳。渔翁教儿捕鱼的理论且不能分“讲”而讲。农民出身的他也不曾每天端看每个明星以校己颜。作文的方法就这样在过程中融合贯通。甘愿做孩子家的“大黄”,呵护孩子们稚嫩的成长。时而自言自语,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与对年轻人的小依赖(不会用手机微信);时而提醒自己守时遵约,不敢“自我陶醉,让台下受罪”;时而无处安放双手,只能斜藏裤兜,让你看出他也有柔软的一面;时而因卖力而大汗淋漓,脱去外套,随手一放并自言自语,让你感到如在家一样的温馨可人。没有表彰会,也没有批斗会,我们只带着美好的感受在会场内想象,他就已把我们带入作文教学的三重境界,使我们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只感叹时光如此匆匆,他又要匆匆离去,我们不得不挥手道别他的崇高的可爱。谨记:“让孩子有所进步,我们功德无量”。
吴琳阿姨,优雅而又知性,“三绝”在身,却谦虚谨慎。在“快乐读书吧”中召唤孩子们“快乐读书吧”!读书,才能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那片美丽的天鹅湖;读书,才能让我们义无反顾地行走在这美好的人世凡间,遇见更好的自己与别人。
带着浪漫的想象,我们徜徉于诗林意海。台上,台下,热烈的激情,散落一地。
深深地折服,折服于赵志祥老师对《天净沙·秋思》的新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好像竟然只有赵老师一个人知道“秋思”的“思”应读四声,也只有他一人懂得“断肠/人在/天涯”是如此断句,而非“断肠人/在天涯”。大地方来的人到底是不一般,比我们有见识。只是这见识深藏在他了得的吟唱功夫里。那声,那音,犹如来自遥远的遥远,一如天籁,浑厚、抑扬、悠远,穿越古今。赵老师也为我们上了一节品德课。刚开始时,台下人声嘈杂。看着孩子们的脸庞,他轻轻地对孩子们说:“老师静下,我们上课。扫视老师。”孩子们便轻轻转头,用迷惑的眼睛,恳切的眼神告诉我们。这是无言的难堪。师者,何以“以身示范”?当时的我为那些人愧疚无语不已。
向浩老师带我们去“山西村”出游。写乡民,描乡情,听乡俗,议乡闲。“仄仄平平仄仄平”中悟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意。诗人不仅有侠骨,还有柔情,我们懂得。小白皛老师,年轻有为。做了才敢谦虚地说一点自己的“作诗初阶”。耳闻目染,点滴之中的渗透,师生同吟共诵,让作诗不再无趣。寻趣而行,所以他收获了孩子们的累累诗歌硕果,那是他的自豪和骄傲。但那也曾是他的迷茫,他曾几度彷徨。终用爱用心用情用意找到方向。他,今带我们一起前行……
他,用“坡上,坡下,秋天的诗歌,散落一地。叶黄秋来。”的诗意,教我们写出自己秋天的诗歌。温文儒雅、沉稳大方,真性情流露于言行的字里行间。他的课堂清澈、灵动,轻轻浅浅,却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并能“自圆其说”。他就是男神——肖培东老师。雪野老师说“他的课像诗一样干干净净。浪漫而又落地。”钱梦龙老师送他题词“碧波深处有奇珍”。他用爱深情低唱,浅浅行走在语文的教学道路上。“语文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虽然现在走的稚嫩,摇晃。但父亲是最好的老师;土地是最深沉的课堂。只要我们与语文温柔相伴,她定会把我们带入一个又稳又实的美好境界。”用心凝视语文,我们再度扬帆起航,去诗海,向小说岛,往散文屋……
对于教学,他们——名家,都走心于中。想说的太多,又不想高歌,只做低吟,浅浅地行,静静地教,教出那份热爱的快乐。让孩子们喜欢就是更好的。这正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几天的学习结束了,累并收获着。每天一路向黎明,一道走到黑,一人奔波,都是非常值得的。为了听课,我们忘记了饥饿,只对精神求知若渴。为了听课,我们忘记了辛苦,可每个人都很辛苦地定义着辛苦,阐释着辛苦。可这在我们的精神行囊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是啊,老师,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亲爱的老师,在最好的时光里遇到您,愿您被这世界温柔以待。往后余生,荣华是你,快乐是你,幸福是你!
请允许我以会场内的条幅语作结,以此再次感谢,感谢转角而遇的你们,感谢我的成长,有你们助力!期待下一次的相聚相拥相握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