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立志,人们往往想到是做一个科学家、医生、教师、有钱的人、有用的人等等,这些具体的目标,对人的成长发展固然有益。但如果问问身边的成年人有几个还走在当初的志向上,恐怕很少了。立志,按王阳明的说法,不是立这些具体的生活目标,而是追求一个善良的理念,即立一个天理。
心中常存着一份善良,无论做什么事,想成为什么人,都不会过分,也不会不努力,无过无不及。这比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重要得多。因为这是一种立身处世的原则,适用于所有人,不限职业,且能够贯穿一生。这个东西才是求学的人的任务,张载提炼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说的是一个东西,就是存天理。第三句听上去像继承学问,但这个绝学指的还是仁道,不是具体技术。即所谓君子不器。
王阳明说: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这样的定位,就导致行动路线也是区别于常规立志的。要立一个稳定不变的志向,而不是几年就换一个,老在立志。“立志贵主专一,要立常志,不能长立志。”显然这种志向只能是形而上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几年换一个志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试问你跳了几回槽了?这个专一,就不是具体的目标,而是理念,即天理。这有什么好处呢?它能避免人在追逐具体的目标时钻牛角尖,也能防止人在失去具体的目标时脱离社会,脱离生活,陷入迷茫。
王阳明说:立志贵主专一,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
这样的路线,决定了它的做法。它的做法是:以诚敬的心态觉察自己的心理变化,无论有事没事,都不失去对自我的监督。这叫慎独的功夫。做事时省察自己的心是否过度执著,是否不努力,没事时也不放纵自己,就像做事时一样,甚至还要刻意翻出平时的私心杂念,拿来反思,为善去恶。“惟其有事无事,一心皆在天理上用功,所以居敬亦即是穷理。”穷理就是去私欲,克掉那些执著的念头与情绪、感受。
这种做法有具体的操作细节,比如如何处理存善念与去恶念的关系?以哪个为主?还是同时用功?是刻意去做,还是无为而治?这个度怎么把握?王阳明的弟子陆原静在《传习录》里就问过一系列问题。
问: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
阳明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他强调了坚定理念的做法。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则百毒不侵。
当然,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这种方法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采用,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阳明给了另一套方法,即刻意去杂念,从恶念入手,去掉一分恶念即复一分天理。刻意为善,发露天理。“为学功夫有浅深,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
而对于高级阶段的学者,因为已经有了常志,所以能自觉抵御诱惑,“就如红炉化雪,只要炉火不灭,私欲恶念的雪花落上去也就化了。”(神意通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