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小时候的一些经历仿佛在昨日,童年遇到有趣的人还能想起模糊的样貌,少年梦想依然心中成长,不曾流落。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我的宝宝快要出生了。我带着妻住进省医院待产,两天过去了,我的心牵挂着小宝出生的时间和它的模样,我的思想混杂,像风筝在心田上空飞翔。
我是谁?小宝是我生命的延续,网上有位专家说,只要有了儿女,基因传承,生命就不会被磨灭,小宝是我基因的传递。除了这一层,小宝还与我有什么联系,弄清这个,还得回到最原始的问题,我是谁?
如果不是享乐主义者,人生的目的在中华民族的根性里早已深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也有明确的方法论——事儿上磨。
于是我的涵义呼之欲出:我就是在有限的时空内所成事儿的总和。
回顾历史中或者在生命历程中出现的某个人,无论是觉得他牛或者是卑微,把他当成神来崇拜,或者当成尘埃来看待,都与他所成的事儿有关,成事儿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成事儿是一个人一生的加分。
但是遗憾的是我想要的成的事儿并不能直接传承给我的子女,生而为人,它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它想成的事儿。
职业仅仅是成事儿的外在表征,假如一个从内心深处不想搞教育的人是没办法成为优秀老师的,一个厌恶为他人服务的人是没办法成为优秀官员的。
希望小宝对所成的事儿永葆热忱。最近我妈来到保定,除了一日三餐,洗锅做饭外,抽出时间读佛经。为了保持清醒,坐着读会儿,走着读会儿,晚上在楼道里开门借光,勤奋诵读。
人有这样的热忱,何愁事儿不成?这份热忱是基于内心的喜欢,沉浸其中,内心有所宽慰,心生欢喜。
所以我也希望小宝有这份爱,将来等它入世,如果它足够理智,风雨无所谓,这份爱就是一份甜点,每天抽时间品尝一番,例如它有了忧患,晚上用这一份源源不断的爱来邀请睡眠的莅临,就像我喜欢读书一样,就像读书曾经一次次地让我拥抱香甜的睡眠,哪怕风霜严相逼。
然后再有一份职业,无论小宝是女的还是男的,它得有一份职业,这份职业稳定轻松些最好,如果它足够热爱,可以选择累的,但是一定要快乐,长时间的快乐。
医院里很安静,我的心也静了下来,我知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想法我不知道算不算自私,但是从家族角度考虑,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有人间烟火味儿的读书人。
但是无论将来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我都爱它,就像在这静谧的夜里等它,只是在等它。
它所有的一切,我都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