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64044/bc0923790a38ac14.jpg)
乾隆年间,有一年,乌鲁木齐耕牛短缺,价格暴涨,农夫怨声载道。
官府体恤百姓,就严禁屠户杀牛,牛的价格很快平抑下来。
贩牛者看到牛的价格很便宜,就不肯把牛贩卖到乌鲁木齐。第二年,牛的价格翻了一倍。
官府后来取消了屠牛的禁令,牛价才渐渐降了下来。
1|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平抑牛价,有两个办法:
一种是市场的方法。牛少了,价格上涨,牛贩看到有利可图,就会争相把牛贩到这里。牛多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
一种是行政的方法。看到牛价上涨,百姓有怨气,就想有所作为,截断屠牛者的供给,增加耕牛者的供给,牛价也会降下来。
2|成本
放任市场调节,信息传导、牛贩反馈有一个过程,牛价降得慢,农夫要承担高价格的成本。官府会受到不作为的指责,声誉受损。
官府行政干预,可以迅速压制住牛的价格,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屠户无牛可杀,面临停业的风险,牛肉短缺会影响羊肉等的价格。官府需要付出监督、处罚的成本。农夫看起来是行政干预的受益者,买到了便宜的牛,事实上他们只是延迟了成本的付出。
3|价值耗散
市场机制下,牛价上涨,高额利润会吸引贩牛者增加供给量。如果价格足够高,屠牛者觉得划算,甚至把要宰杀的牛卖给农夫,从消费者摇身一变成为供给者。
行政干预平抑了牛价,牛的真实价格无从体现,那么市场各方就以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应对。
张五常认为,价格管制必然导致资源价值的耗散。假定耕牛的 市场价格应该是10两银子,行政干预下只能卖6两,那么有4两银子就会被白白耗散掉。
人们肯定不愿意把看着4两银子从眼前溜走,就会采取对策,将耗散的价值降到最低。比如挑选客户,实施歧视;比如捆绑销售,牛卖6两,但缰绳卖4两;比如以病牛、老牛、小牛充好牛;比如阴阳合同。价格抑制,官价和市价的差异,存在套利空间,还会催生出黄牛党。
4|如何干预
大凡权力的拥有者,往往简单粗暴,喜欢用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干预,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通常说来,以“严禁”形式出笼的干预,都属于这种类型。
那么,有没有合理的干预方式呢?
官府可以顺应市场变化,以促进市场要素流通的方式进行干预。乌鲁木齐耕牛短缺,官府可以派人到牛源充足的地方,张贴文告,更快捷地把信息传播出去。还可以和大的牛贩联系,征求意见,协调困难环节。甚至可以对某些环节进行适当的补贴,以杠杆撬动市场流通……
关键是弥补市场的不足,而不是亲自下场操刀。
5|尼克松、里根和石油短缺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价格高启。
尼克松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冻结了石油价格。此后,美国人的生活都变了,排队加油、单双号加油、预约加油、熟客优先加油、洗车保养加油……
这种现象维持了10年,直到里根总统上台。
里根入主白宫的第一周,就签署了一条命令:解除一切针对石油产品的价格管制。
几乎在一夜之间,汽油短缺的现象消失了。油价上涨,排长队加油的没了,从前反复宣传节约用油都收效甚微,现在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一些因为成本高关闭的油田,现在因为有利可图复工了。
市场的自发调节,使油价逐渐降了下来,人们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2》《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