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文魁大脑读书会2017 第7本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赵秀

文魁大脑读书会2017 第7本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赵秀

作者: 赵秀丽2017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9:28 被阅读71次
    阅读完毕

    这周的目标本来是做主题阅读:如何阅读书籍。在听知识管理讲座时,知道这本书,在网上浏览一下,很感兴趣,买了电子书,也买了纸质书,可能会给我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改变,虽不能成为杰出的任务,我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智慧和活力共存。为此这周又买了不少书。废话不说了,开始聊聊这本书本。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无数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顿、爱因斯坦、达芬奇、莫扎特、小威廉姆斯等等。很多人也知道“一万小时理论”,可是我们既无天才们的天赋异禀,对10000小时的刻苦努力又感到遥遥无期,难道我们就只能甘于平庸吗?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他通过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得出的重大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也不一定需要“一万小时”练习,每个人只有而且必须经过“刻意练习”,才会变得和我们知道的天才们一样的优秀。

    天才的真相

    莫扎特

    莫扎特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在古典音乐界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莫扎特的父亲能作曲也是一名音乐教师,培养出钢琴演奏家的女儿之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目的明确的练习。他的各种才能都是高“强度刻意练习”的结果。

    帕格尼尼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词,曾创造了小提琴界音乐史上的一次传奇演出:三根琴弦绷断,他只用一根弦就完成了完美演奏。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他与一位女士坠入爱河,并为她创作了一首只需G弦与E弦演奏的绝妙曲目,后来他把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现场。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对“天才”具有这样的印象(他们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训练就可以变成杰出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等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前我比较喜欢看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节目,就是采用的这种宣传手段,让我们看到大量的脑力界“天才”,却没有介绍他们背后的刻苦努力,也没介绍训练之前这些人的大多数还是普通人。)

    有目的的练习

    作者提出:天才的唯一秘诀在于练习;很多人会问:我们同样在不断地努力学习、练习,可是为什么我们就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练习的方法。

    一般人学习或练习一种技能,采用的传统练习方法就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达到一定成绩后就止步不前了,所以这是一种极其低效的练习。作者曾经跟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史蒂夫开展过一项关于锻炼记忆力的实验,开始时他像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7个左右的数字;经过不断增加数字的个数练习,慢地慢突破9个、10个……,最终,他的成绩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在这个试验中,史蒂夫采用的练习方法是有目的的练习,它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史蒂夫的短期目标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记住一个数字。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史蒂夫练习的时刻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每秒钟报出一个数字,记忆并复述整个数字串,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

    3、练习包含反馈:在记忆实验中,史蒂夫每次复述出数字串后都会得到立即反馈,是对还是错。使得他在后面的记忆中优化自己正确的记忆,修正错误的记忆。一般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判别你在哪些方面有点和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然后不断改进,才能持续得到提高。

    4、需要走出舒适区:在记忆实验上,作者不断调整数字串的个数,当史蒂夫能够背出来时就增加数字,没有背出来就减少数字。总是让他在离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他,让他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作者设计的这点非常好,远离舒服区,容易有挫败感产生畏惧的心里;停留在舒服区,就不能进步。今后设计训练的难易程度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合适的度。)

    大脑和身体的适应力

    伦敦出租车司机

    伦敦是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道路的一座城市,可以使GPS系统陷入混乱。该城市对出租车司机要求极高,他们的资格考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科学家对考取资格证的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研究发现他们大脑中涉及记忆的区域——海马体,相比考取前显著变大了。科学界曾经认为成年人的大脑结构已经固定。但对出租车司机大脑的研究,推翻了科学界以往的认知,证实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不断打破的记录

    1908年约翰尼·海耶斯创造的马拉松奥运会世界纪录是2小时55分18秒,当时的报纸称其为20世纪最伟大的比赛。如今100年之后,马拉松的纪录已经刷新为2小时2分57秒,比海耶斯快了将近1小时。翻开各种体育比赛的记录,我们都会看到类似的详细,比赛的成绩屡次被刷新。,是我们的身体结构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吗?不是,而是人类身体经过锻炼,其新的适应能力令人难以置信。

    上面的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身体与大脑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当被迫走出舒适区之后,系统感受到压力,原来的平衡无法继续下去,便会开始响应新的变化,重建平衡。

    现在我们知道了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就要利用这一特征,通过不断的有目的的练习,充分发掘和发展我们的潜能。

    本书中记载了在2011年我们国家的王峰(袁老师的学生)创造新纪录300个数字,史蒂夫当年只记住82个数字。

    心理表征

    当大脑和身体不断适应新的极限时使得我们进入了能力攀升期,那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作者用“心理表征”来描述这种变化,它是一种与我们大脑中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观点、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比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看到”微笑的、优雅的、眉眼清晰度不同的那幅画,你看到的这幅画就是你的心理表征。又比如提到“狗”,你脑海中所有的狗的信息都被整合到一个全面的概念之中,由狗这个词来表征。假如你从来没见过狗,那么狗的所有特点都只是无意义的数据与标签。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因为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用来解释、组织信息的心理结构,新的信息变成了不间断故事的一部分,你能更加迅速地消化,并转移到你的长时记忆中。

    心理表征也有助于组织信息,精心创建的心理表征,让你可以立即吸收考虑更多的信息,不把信息作为孤立部分看待,而是当成整体中的一部分。

    同时,它也有助于制定计划、学习,心理表征不只是学习的结果,还能帮助我们学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标准

    作者对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进行研究发现了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最重要的差别——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不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专注地练习,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练习,就能达到专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中,明显也是花了最多时间磨炼技艺的人,比练习时间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员、杰出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通过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刻意练习,不是所有有目的的练习都是刻意练习。区别在于刻意练习需要:一,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中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品,使其明显区别于刚刚进入此行业或领域的人;二,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水平。

    刻意练习有以下七个特点:

    1.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2.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们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3.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定义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

    4.刻意练习是有意为之,也就是说它要求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5.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6.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7.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的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那些过去已经获取的技能,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

    我们看到刻意练习对行业、领域有一定的限制,并要求找到杰出的导师。当前很多人从事的工作或想学习的技能很可能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但这并非意味着,刻意练习的原则和方法在这些领域就完全无用了。书中给出了如何在工作和生活进行刻意练习的原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书本p149-222。

    一万小时法则

    1993年作者和同事发表了对小提琴学生进行研究的成果,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据此提出简单化、概念化的“一万小时法则”。这一法则随着《异类》的畅销而引起广泛关注。而这一法则之所以备受追捧,在于它满足了人类发现某种简单因果关系的渴望:只要你在任何事上花一万小时来练习,就会成为大师。

    作者驳斥了这一说法并通过研究成果表明这个法则在很多方面都是错误的。事实上,各行各业达到杰出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如果没有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即使你花的时间再长,你也不可能做到杰出。

    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作者研究大量的杰出人物成长经历,发现他们从童年时期走向杰出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产生兴趣。

    当孩子在探索着世界时,受到父母有意的或无意的熏陶和引导,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把它当成玩具或游戏。这是他们对某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第二个阶段:变得认真。

    他们感兴趣之后,下一步就是正式上课、需要接受训练了。在这个阶段,父母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对孩子的进步至关重要。孩子也会因为练习成果受到认可而感到舒心,从而获得继续练习的动机。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一般来讲,这些孩子在12-13岁或15-16岁时已经有了很大成就,要付出巨大的投入,这些未来的杰出人物要想成为自己领域内的最杰出人物,需要付出巨大的投入。到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寻找最好的老师,面对的期望也不断升高,有时不仅本人要付出全心全意的努力,连家人也要付出巨大的金钱和精神代价。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当他们经过刻意练习掌握了最高水准之后,开始尝试开拓创新了。创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领域和行业中工作了很长时间,已经成为杰出人物,然后再开始开辟新的天地。

    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孩子特别有用,感兴趣的朋友自己看书吧。

    我重点感兴趣的部分:

    韦曼和他同事在哥伦比亚大学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将水平相当的学生分成两组教授大学物理的电磁波知识,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另一组则由两名助教采用刻意练习式教学方法。刻意练习方法的课堂,目的并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练习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每节课上都会提出一个“课堂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回答,然后助教立即反馈答案,之后继续提出更难一点的问题。学期结束,两组学生接受同样的测试,刻意练习组的成绩是传统组的2.5倍。这项研究令人振奋,它意味着只要采用恰当的刻意练习方法,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和绩效都能得到快速的放大。     这部分的内容对我触动很大,我意识到我原来的教学基本只是关注的传授知识,而没能传输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尽管给出了一些如何训练学生进行刻意练习,还不是很具体,我会反复琢磨这部分内容,应用到我的教学中。为此我买了相关的书籍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总结:

    本书从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并用很多事例驳斥了“天才论”,让我们用新的角度看待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既肯定了1%的灵感,更加凸显是99%的汗水的重要性,当然99%的汗水不是简单重复的流汗,而是刻意练习的流汗。生活在我们人人都有为中国梦做一份贡献的时代浪潮中,每个人都要自己的梦想,让这份梦想变成现实更有效的方法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既不神秘也不复杂,记住7个关键词:目标明确,专注投入,及时反馈,不断挑战舒适区,找到行业优秀导师,强化动机,坚持练习。从现在开始给自己或者帮助孩子做个刻意练习吧,你会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魁大脑读书会2017 第7本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赵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mj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