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澳洲大叔给了我儿子两块钱,中国妈妈才发现……

澳洲大叔给了我儿子两块钱,中国妈妈才发现……

作者: 朱佳的假不正经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23:49 被阅读24次

我似乎没想过,这也是一个愿望,可以被认真对待。


十月,全家去澳洲探亲旅行。

旅程最后一站在悉尼,离澳前一天,我和林恳、林恳爹去了Newtown,一个外来文化汇集的多元街区。

逛吃中,我发现一家二手店。杂七杂八的二手店一向对我有吸引力,那些被用过的物件承载着时光和优雅,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站在一大堆瓷器面前,林恳忽然举起旁边地上一个篮子里的东西,顶在头上,兴奋地说:“妈妈,我想买这个帽子!”

我撇了一眼,帽子奇形怪状,“不买,不好带!”

帽子是古铜色的,两旁伸出牛角,看着眼熟,应该有什么出典(后来林恳爹说,这是维京海盗帽),不过,当然不买——这么狼犺,千里迢迢带回国麻烦死了,而且根本没用,小孩子的心血来潮,回家一定丢到一边。

林恳有些失望。

林恳爹在一旁说:“要不你用自己的钱买——三个澳元,17块钱,然后你自己带回去,我们不给你拿。”我知道,这是林恳爹的策略。林恳“自己的钱”,就是平时储蓄罐里慢慢攒的钢镚,他不大舍得。

“我自己拿帽子,你们出钱可以吗?”

“我们不出。”

刚刚点燃的希望破灭了。

我继续查看瓷器,用余光注意到他恋恋不舍地拎着帽子,最后戴在头上。

我转向他,告诫说:“这个帽子没用,又不好拿,明天我们就要回国了,所以肯定不买。”

“我知道,我不是要买,我是趁现在多戴一会。”

“那行,你戴吧。”

小人的乐观中透着一丝辛酸。我心里闪过不忍,转而想,也不能什么都满足他,不能要什么有什么。

我在一对日本纹样的茶杯和一个盘子之间委决不下,林恳又跑过来:“妈妈,有个老外老跟我说话,我不知道他说什么,你快去看看!”

“你不是会说简单的英文吗,跟他随便说说好了。”

我的英文也不好,如无必要不想主动去跟老外长聊,在澳洲这么多天,虽然有几次不错的对话经历,但也有如坠五里雾中的事故(主要卡在听力上),而且眼下杯子才是正题。

“他好像想问这个帽子多少钱……”

“那你就告诉他。”

林恳跑开了。

我暂时放下瓷器,摆脱了选择困难症,开始研究其他物件。

很快,林恳跑回来,表情既讶异又忐忑:“妈妈,那个老外要给我钱。”

“啊?”

几秒钟后,一个身形高大的澳洲大叔出现在我面前,他弯下腰,问林恳:“Do you like this…… ”

林恳瞪大了小眼睛看着我,我看着他,母子二人面面相觑。

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大叔继续执着地追问。恍惚中,我意识到,他在问林恳喜不喜欢这顶帽子。接下来,大叔忽然掏出几个硬币塞到林恳手里。

事发突然,林恳连忙冲大叔摇头摆手,一叠声说No,想把钱退回去。我则试图混乱地解释:明天我们就要回中国,路上帽子不好带。

实际上,我明白大叔的意思,但我不能直接拒绝。我不清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一味拒绝是否会造成误解,拂了对方的好意。

我正在犹豫,大叔大步流星走开了。

林恳爹出场,一脸茫然,问我怎么回事。等一家三口缓过神来,店里已经不见了大叔的身影,似乎他塞完钱就径直出了门。

我追出去,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人头攒动。

我们连声谢谢都没说。

                                                                                                                       林恳和林恳爹在二手店门口

回到店里。

我们试着回忆澳洲大叔的长相,但面貌模糊,只记得他似乎戴着褐色的鸭舌帽,穿着浅棕色的上衣、牛仔裤——这和没有来得及感谢一样,让人莫名的遗憾。

林恳始终顶着他的维京海盗牛角帽。

这时,我才注意到,这是一顶塑料帽子。之前,一瞥之下,金属色让我误以为是沉重的金属制品,因此更要PASS——我居然不会多花几秒钟,关注一下我的孩子心爱的东西。当然,就算我发现是塑料的,也不会买。

余下的时间,我们一家在愧疚、遗憾、欣喜、温暖的复杂情绪中继续淘货。

帽子当然要买,大叔给了四个五毛硬币,两块钱,再贴一块。

林恳爹找到一副异形墨镜,上面有一道划痕,和林恳的帽子很搭,两个澳元,拿下。

回到瓷器柜,我发现了一只碗,景德镇制,是小时候每家都会有的青花玲珑碗,上面有一颗颗透明的“米粒”,之前没注意,因为太熟悉,反而淹没在其他物件中。我想把它带上。

林恳爹说:“人家(碗)好容易才出国留洋,你非要把它带回去。”

“我小时候都用这个碗,这是我的记忆。”

……

林恳一直戴着帽子,他是最开心的那个。

离开二手店后,他继续顶着帽子,又带上墨镜,在澳大利亚耀眼的阳光下走在人行道上。不时有路人看见林恳,露出愉快的笑容。

就这样,林恳一路把帽子带回了家。

澳洲大叔用两块钱,把快乐带给林恳,带给我们,带给更多人。

还不止这些。

这件事,触动了我。

外国人郑重其事地达成一个孩子的心愿的故事,你我都曾耳闻或读到,但我从来没想到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

作为中国人,我们会出钱帮助陷入困难的人。比如我曾经给没有零钱的陌生人付过公交车费,比如出租车司机曾经给忘记带钱包的我免费乘坐,比如我们为某个贫困或重疾家庭捐款——但我们不会掏出几块钱,给一个素不相识的,父母就在身边的孩子,买一顶莫名其妙的帽子。

就事论事,我们不需要被资助,帽子也非必需品,林恳的愿望很单纯,只是眼巴巴的喜欢。

而澳洲大叔,并不打算“扶贫”,他只想认真地满足一个孩子简单的愿望,给他简单的快乐。

我似乎没想过,这也是一个愿望,可以被认真对待。


我认为林恳喜欢的帽子“没用、没意义、麻烦”,买了是“浪费、物质满足、心血来潮”,以至我都不耐烦多看一眼,只想敷衍,遏止了事。

我不是也在买一些“无用”的东西么。

我又不差一个茶杯,怎么我的杯子就好像比林恳的帽子有实用价值?

我想做的事就有“意义”。

比如买“带有记忆”的碗,而林恳的快乐就没价值,只是孩子的不懂事。

我要完成的目标就不“麻烦”。

宁可把碗放在随身的包里,我也要带回国,林恳愿意自己拿帽子,就会被挤兑。

我“正确”——还是说,作为父母,总认为自己天经地义代表正确,孩子全错。

假如我“正确”,三个澳元当然浪费。

但有限的钱,换来短暂的快乐,难道不是物有所值?

物质满足有待商榷,心理层面的满足呢。

孩子想要的,也许并非物质享受,只是简单的快乐——如果帽子要花50块,恐怕澳洲大叔也不会赞助。

心血来潮成人一样有,比如冬眠的健身卡。

就算林恳只戴帽子两天,但两天的快乐如何能够标价?

我“理性”——还是说,我要求孩子的心智和我一样,表现超乎年龄,却仿佛忘了他不到9岁,是个天真的,会为一顶奇形怪状的帽子雀跃的孩子。




林恳戴着牛角帽在店里流连,作为妈妈我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陌生的澳洲大叔却注意到我的孩子,蹲下身,想要真正了解他是否喜欢这顶没用的帽子。

林恳喜欢帽子,这么明显的事实,我视而不见,又或者,并不想去关心。我没有当孩子是私有品,但我也没有足够意识到,他的自我和我一样平等、重要。

林恳尊重大人的决定,懂事地接受“不买”,我能体会到他的压抑,却认为这是一种“教育”。

在我的认识里,我的判断优于孩子的感受,我的立场大于孩子的愿望。

在孩子面前,大人的自我太强悍了。

在大人面前,孩子的心声太微弱了。

我以为我是好妈妈,却原来,我爱得还不够。

我对孩子的倾听、接纳、理解还不够。

我很想找到澳洲大叔,认真对他说声谢谢,虽然我知道,他不是为了被感谢。

这不是两个澳元,不是一顶帽子,不是可以量化的物质。

是一次体验、一种经历、一段记忆、一场奇遇。

来自澳大利亚的,素不相识的善意。

是礼物。

                                                                                                                 2017年11月

相关文章

  • 我们该满足孩子什么?

    上周一则推送: 澳洲大叔给了我儿子两块钱,中国妈妈才发现…… 澳洲大叔、林恳、牛角帽的故事 引起很多人感触 你是否...

  • 澳洲大叔给了我儿子两块钱,中国妈妈才发现……

    我似乎没想过,这也是一个愿望,可以被认真对待。 十月,全家去澳洲探亲旅行。 旅程最后一站在悉尼,离澳前一天,我和林...

  • 小男孩练功全记录(1)

    从前,有一个澳洲出生的中国小男孩,从2岁半开始,就回到了中国,不知道何年何月才再踏上澳洲的国土。 别人跟他妈妈说,...

  • 在澳生活,你需要知道的澳洲礼仪

    澳洲已经是西方文化礼仪中很随意的国家了,但很多国人到了澳洲后才发现,很多礼节和礼貌在中国时不经常被用到,时间长了,...

  • 【暑假日记】黄浩雨《23我的乔治小钱袋》

    今天我和妈妈去超市买菜的时候,我想要吃糖,妈妈就给了我两块钱叫我自己买。但是付钱的时候我身上就只有一块钱了...

  • 茶树精油

    植物精灵的传说故事 长久以来,澳洲被称为“沉静的大陆”。西方过了几千年后,才发现澳洲这个遥远的世界。由于澳洲...

  • 【小学生作文】今天我说谎了

    我正在参加小学生作为大赛——游戏,非小学生组。 今天是儿童节,我很开心,因为妈妈给了我两块钱。但是我又有点...

  • 孩子一听就喜欢的英文歌谣

    文/岂桐 陪女儿一起在澳洲上了四个月的早教,仿佛开始重过一遍童年(澳洲版),才发现原来西方国家的小孩儿和中国小孩儿...

  • 澳大利亚互惠后遗症,你怎么看?

    中国与澳洲的文化各不相同,相信初到澳洲的同学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过来。可是你造吗?当你在澳洲养成了某些生活习惯的时候...

  • 每个孩子都有优秀的潜质(155)

    一个中国人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的一个朋友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朋友照顾一下。我们就看看这位澳洲朋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澳洲大叔给了我儿子两块钱,中国妈妈才发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mu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