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连续两个晚上喝茶,喝的当下,后背微汗,脸颊飞花,心里呢,风定湖静明月落满径。
深冬的寒,分明是带着满腔的赤诚和热切,踏过灼人的烈,蹑过划人的刺,涉过咬人的河,拥抱空旷寂寞,途径拥堵龌龊,悄奏自己的生命高歌,也予人间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的高阔。
世事纷纷,人情转转,你未必看的全,理的清。多少人,在正确的时间干着错误的事,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敏慧,而事后,追悔的云烟不时缭绕,也总有月无常圆、️得失相随的手电筒去驱散。也许真的成熟,就是不用口袋里的珍宝,去换取浮世里七彩的玻璃珠。世人之所宝,我或尚未珍,陶潜的达与智,站在大江大河的对岸,莫不赞之赏之叹之;置身其间的生活呢,几人肯学之?陌上尽是看花客,真赏寒香有几人?而能够懂的,懂而喜的,喜而怜的:绿阴黄鹂,明月苍山,夕阳归人,是造化的杰作,是彼此的契合,是自我不选择的选择。
其实也不必什么亭看雪或是独钓寒江雪,开着空调,泡一壶茶,怀着同样的赤诚与热切,看着氲气与洁白,温暖与悲凉,在天地,在案头,起落,弥漫......
哪怕其代价是两个晚上的烙煎饼,和白天昏睡也无法弥补的焦黄。
二
这样的状态其实是不宜为文的,不说识见原浅陋,腹内本空莽,就是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失眠而致的恍惚空悬,会让所存无几的底本打上骨折的。
有人说,为文者文中的一切,阔至青天厚土,屑至鸡毛蒜皮,莫不是在说自己。深以为然。又不尽然。所有的艺术和文学,都是情绪,而情绪是易变的。只能说文字里的那个人,只是那一时刻的自己,与生活中、与别的文中的自己,又显然不是那么回事。老初说,人们将自己的生活落笔于文字时,是作了种种转化。而这种转化,显然是对自己的美化,这种美化,又是对自己恰到好处的弱化与强化。所以有些人在文字里淡泊,在生活中汲汲;在文字里修行,在生活中杀伐;在文字里强大,在生活中懦弱。所以,文字也只是一层滤镜,风格自选。
而文字究竟是可信的,一个人的样貌在他的全集里、家书中差不多是立体的;而你连续几年的读一个人,还是会爱,还是去追,还是被润泽,这个作者一定是个素颜大美人。
说到底,文字也只是万物之一。有人因爱而乐之,有人因避而寄之,有人因用而爱之,各凭心性,各显神通,各品其果。
生性疏懒,青春荒纵,读书甚少,那么就藏拙。幸运的是,历史中生活里,有着那么多可爱可悟的文字,明月照大江,无主无限,等你歌之舞之目送之情随之。昭昭天宇,皛皛平川,且负杖肆游,淹留忘宵。
脂名车,策名马,在文字里纵横,垒城堡,葺园林,得尝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