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038369/4e332f4ee88dcc55.jpg)
《摔跤吧,爸爸!》这部片子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励志的育儿影片,最终爸爸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给了女儿主宰人生的机会,并且让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于当今处在教育难关的我,必须要从这部成功的育儿宝库中提取点经验,才对得起我看过两遍影片花费的时间。
爸爸的成功经验我初步总结为4点:
坚持
对女儿天赋的判断
理想与专业
意义
第一点,对于坚持,是贯穿影片始终的。影片中的马哈维亚一直想要一个男孩来完成他自己未能达成的梦想,那就是为印度获得一块摔跤比赛的金牌,哪知妻子一连给自己生了4个女儿。他把自己的奖杯奖状都放在箱子里,准备放弃梦想。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有摔跤的天赋,这使他终于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路走到底。这几乎是所有成功人士必备的成功条件,影片中也一样,吉塔和她妹妹成功的最大功劳就是她们父亲的坚持。妻子反对,村里人的嘲笑,女儿的反叛不配合,经济上的拮据... 在最开始训练女儿摔跤的时候,任何一个阻碍都是放弃的理由,但是这些都没有让马哈维亚放弃,他坚信女儿们有天赋,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女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女儿们一定可以为印度获得奖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吉塔打败堂哥的那一刻,他当机立断让吉塔去参加摔跤比赛,他从未对自己的决定有过怀疑并一直坚持到底。后来,吉塔取得全国冠军并得以去帕蒂亚拉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当吉塔的教练认为吉塔最多只能拿个铜牌,而且教练不懂得发挥吉塔的优势,让吉塔发挥最大潜力的时候,马哈维亚毅然决然去到帕蒂尼亚,并排除学校和教练等众人的阻挠,坚持为女儿制定每场对决的战斗策略,并对女儿进行私下训练。
第二点,就是对女儿们天赋的正确判断。马哈维亚自身是全国摔跤冠军,女儿们继承了他的基因,身体素质比较优秀,这其实并不难判断。最初马哈维亚没有想到女儿们可以继承他的梦想,也是受印度社会男权主义的影响,思维上有了局限。后来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发现女儿是天生的摔跤手,想为国家获得金牌的迫切愿望迫使他做出了培养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决定。试想,如果那次女儿们和男孩打架,马哈维亚只是骂了女儿们一顿并让她们今后不准打架,那么也不会有什么世界冠军诞生,马哈维亚家的女儿们最后也和别人家的女儿一样,做个一生只和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家庭妇女。
第三点,梦想与专业。马哈维亚的专业就是摔跤,并且经过多次国家级大赛,并取得过全国冠军。这些经历使得他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对于训练摔跤手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除了他的专业过硬,他还有梦想,他的梦想是为印度夺得国际比赛的金牌。有了这个梦想,在训练女儿的过程中,他就有了动力,也给女儿一个远大目标。
第四点,意义。意义这一点跟梦想也有关系。马哈维亚在吉塔获得全国冠军的时候,他说,这没有实现我的梦想,只有当你为我们的国家而不是为你自己赢得了金牌的时候,我的梦想才算实现。从一开始,他就给吉塔的努力赋予了一个伟大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为祖国夺得金牌。人的生存需要价值,人的努力需要一个伟大的意义。在吉塔面临总决赛的时候,他对吉塔说,这场比赛的策略就是“让人们记住你,你将成为人们的榜样。你如果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还属于千千万万被认为不如男孩,一生只能相夫教子和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女孩”。如果他没有为吉塔的努力赋予这么伟大的意义,在一次次强敌对手的进攻中,吉塔很有可能放弃,正是伟大的意义给了吉塔强大的精神力量,告诉自己不能输。在被裁判裁定为胜利的那一刻,她躺在地上痛哭流涕,她实现了梦想,创造了历史,为印度赢得首枚女子摔跤比赛的金牌。此刻,她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有了价值。今生无悔,感激涕零。
马哈维亚在教育女儿的这条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对于他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有争议点的。主要是以下三点:
1、马哈维亚把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强加于子女身上,使得女儿们没有童年,没有享受如花的岁月,没有过恋爱,甚至还要忍受同学和村里人的嘲笑。
2、马哈维亚就是一个“狼爸”,对于女儿,他虽然从不打骂,但是他的坚定不动摇,让女儿们从不敢违抗,他剪断女儿的长发,强迫她们早起训练,一次次地把女儿送上摔跤场,甚至让她们与体力强自己几倍的男孩较量。不得不说,女孩们的训练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在她们刚开始的时候。
3、马哈维亚没有培养女儿其他的兴趣,他对妻子说,从明天开始,她们所要做的就只有摔跤,他为女儿选择了人生道路,没有按照女儿的天性让女儿们自己选择。
但是在吉塔取得国际冠军的时候,在她实现愿望,躺在地上痛哭流涕的时候,她何尝不感激自己的那些牺牲,何尝不感激自己的父亲,所以在伟大的成功面前纠结这些争议,真的显得矫枉过正了。
我的结论是,虽然马哈维亚是个标准的狼爸,女儿们最初训练也十分痛苦,根本不想帮父亲实现他所谓的梦想,但是吉塔最后能够成功,难道不是她自己的愿望吗?在得知摔跤能够改变自己作为女人命运的那一刻,她是发自内心想要训练,她一直是为了自己在努力,在坚持。学习本来就是辛苦的,但是只要是发自真我,就不是痛苦的。吉塔在训练中心追求时髦、漂亮、自由,这些确实让她快乐了一段时间,但是比赛失利她就什么心思都没有了,最后她毅然剪短头发,也证明了她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获得成功才是她最大的幸福,才能实现她最大的价值。
我们今天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时候会说孩子学得痛苦,不开心,不感兴趣,所以让孩子放弃了坚持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技能,其实是很可惜的。因为挖掘兴趣本身就是需要时间的,有时候孩子们往往是把一件事情做得好有了成就感才会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但是要发觉孩子对哪件事情做好,就需要先付出努力有了痛苦的经历才会晓得。
刚刚开始痛苦就放弃了,岂不是什么都做不成,最终发现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了吗?
学习是辛苦的,如果是长期以来痛苦了还做不好,那么不是发自内心是可以放弃,因为勉强不能做好任何事,但是如果有一点痛苦了就立马放弃,那也是不对,应该坚持一段时间,才可以判断是否是不感兴趣的事情啊。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展孩子的视野,多尝试几种课外活动,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坚持努力下去,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