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赏析

作者: 晓叩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10:31 被阅读0次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赏析者:1班 刘弋义

    诗中标题所说的“过”字与《过故人庄》中的“过”字同义,皆为拜访的意思。而首句中却又提到“不知”,即诗人并不了解香积寺身在何处便决定前去拜访,一种洒脱之感扑面而来。如同我们现在所提到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问时间不问地方,只是心中有一种期待,期待去到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处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此上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也印证了佛家所云万物非有非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此句也不难让我们想起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句虽称绝妙,但文从不顺,不见刻练之迹。而王维的此诗则不然。

      而颈联意在表现环境的清冷,与前两句不同,此句集中于特写,写生写色,逼真如画。清流为山石所阻,水势滞涩,声如吞咽,似断似续,本已启人清虚之感,而本来有热的质感的日光,经青松的过滤而使人产生清冷的感觉,这景象又怎不宁诗人感到佛境的清而净化了为俗尘所沾染的心灵呢?“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

    诗人跋山涉水,直到快已经接近黄昏时才到达香积寺,面一曲清澈似空虚的潭水,顿感妄念尽去,进入了禅悦的超胜境界。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全诗三组景物,表现了由虚无感到清寂境界的禅悟过程,也常建所表现的触目成真的感悟,在意趣上有所不同。这是与王维兼取禅家南北宗,强调禅悟前的修养的佛学观念有关的,这是当时北方禅风的特点。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鉴赏者2:阿严)  王维是深得喜爱的一位儒雅诗人,倘若选个演员,只能想起赵文瑄了。这样一位精通音律,通晓绘画的盛唐大帅哥,当红程度时不亚于李太白的,以致于不少人对于王李二人无交集的或许事实存在诸多疑虑和惋惜。

    王维的诗歌风格是多面的,既有“桃红复含宿雨”的妩媚,也有“一身能擘两雕弧”的豪情,有“坐看云起时”的恬淡,也有“寒梅着花未”的深情。。。。。。

    这首诗歌无疑是心灰意冷时期的作品,色调清冷,意境幽邃。

在明月来相照前,心情暗流涌动,毒龙蜿蜒。

香积寺在哪里,也是众说纷纭。从西安到河南,甚至可能是蜀地。在中国,是不缺少寺庙的。随处可见的土地庙到香火鼎盛的大庙,欲求心愿达成的人络绎不绝,手执香火,念念有词。

  给我们惊喜的是深山藏古寺。

  斑驳的檐壁,乌黑的圆柱,精巧的线条,栩栩如生的图腾,潺潺的流水,绽放的花朵,碧绿的菜畦,抄写经文的老僧,挑水晃悠的和尚。

  静,才是寺庙的特质。

  圆通街上面有一个华岩寺,几年前曾经去过。寺庙原来不大,一个院落安安静静,干干净净在那里等着栖栖遑遑的人进来,我去的时候,有人在翻瓦,看我一眼,继续劳作。

  走过去没有人,走过来也没有人,鸟儿悠闲啄食,珊珊可爱。一大片菜都长得茁壮,在阿弥陀佛的电子音乐中,氤氲着香蜡的味道。

  没有过去磕头,坐在田埂上,静静坐了一会,许多事情都放了下去。

  华岩寺的住持是一位女菩萨,和颜悦色,可敬可亲。接触过2次,每次她都像第一次见我,眉目之间,都有佛的慈悲。

  王摩诘随性而走,走到了香积寺,香积寺的钟声让他的心情愈发沉静,但他还想在空灵一些。

  我清楚记得,有一天我随意走到华岩寺门口,有几犬蹲于路中央,看起来凶神恶煞,我就抚摸着狂跳的心,装作很镇定地打道回府了。

毒龙,是凡夫俗子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 《过香积寺》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

  • 过香积寺

    右丞诗里冷青松,幽径无人问远钟。 净土禅音听世事,积香古刹度秋冬。 赝碑着露烟痕浅,霜叶朝阳老色浓。 僧俗并随云水...

  • 过香积寺

    千年祖庭香积寺,百里神禾傍关中。 禅音晨夕荡魔障,佛光内外化净空。 塔色山色相辉映,钟声鼓声两从容。 远离嚣俗隔尘...

  • 过香积寺

    从诞生起,书法就是服务于汉字的。我总觉得所谓“笔法的丢失”和汉字的演变有关。 虽然汉字的演变到唐代开始中止,可汉字...

  • 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

  • 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1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2。泉声咽危石3,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4,安禅制毒龙5...

  •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 王维,过香积寺。

  • 王维过香积寺

  • 王维《过香积寺》

    西方现代“艺术”追求的是审美的个性自由。而中国书法是为汉字服务而产生的,从诞生起,就是集实用和审美体验为一体、须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香积寺》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qg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