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散文
对联中特殊字节的平仄和节奏

对联中特殊字节的平仄和节奏

作者: 三春梦雨 | 来源:发表于2023-05-23 07:22 被阅读0次

《联律通则》第二章规定的是对联传统对格,概括起来有以下个方面:一是传统修辞对格;二是用字的声调平仄;三是领字、衬字,虚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的平仄和节奏;四是对联的避忌问题。

本篇说一下对联中领字、衬字,虚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的平仄和节奏。

一、领字

《中国对联大辞典》“领字”条云:“词曲和对联中,在句前有统领作用的字。对联领字是词曲领字的发展,其平仄要求一般不严。”

陆伟廉先生在《对联经》中,为领字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领字为添加于一组自对句前头,但其本身并不参加自对之词字或短语,其数目一般为1—3个,偶为4个。”还说:“领字的作用, 在于引起其后的一些自对句的铺排。”

领字源于古赓歌,是词曲特有的一种句法,对联用之。

一般情况下,领字处于句首位置,起引领下句(一句或数句)的作用,或在句意转折、过渡之处,起串合、联结各句的作用。

对联中领字常由动词、副词、连词或短语充当。

领字在对联中的应用,常见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亦称一字豆、二字豆、三字豆,当然也有四字领,乃至五字领、七字领等。

例如:

《张一麐题江苏苏州冷香阁》联

高阁此登临,试领略太湖帆影,古寺钟声,有如蓟子还乡,触手铜仙总凄异;

大吴仍巨丽,最惆怅恨别禽心,感时花泪,安得生公说法,点头顽石亦慈悲。

上联登临赏景,忧思寓于帆影、钟声之中;下联敞怀寄慨,洒落感时之泪,寄托恨别之情。

联语化用古人名诗之句,如唐张继《枫桥夜泊》之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杜甫《春望》之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清新而不落俗套,洒脱而见雅致。

“试领略”、“最惆怅”,则是三字领。

虽然上下联之间以平仄相对为佳,但《联律通则》规定,领字可不计平仄。

二、衬字

所谓衬字,就是指曲牌所规定的谱式之外另加的字。通俗地说,就是歌词中为韵律优美或歌唱需要而增加的没有实义的字。

衬字的作用是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之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

衬字一般用于句首或句中,句末则很罕见。衬字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

句首的衬字可以用实词,也可以用虚词。如尚仲贤《王魁负桂英》:“殿阶前空立着正直牌”,‘前’和‘着’是衬字。

有时衬字是一个句子,如白朴《梧桐雨》“寡人亲捧一盏儿玉露春寒”,‘玉’字前的句子是村字。

衬字有时可多至十多二十个字。如关汉卿的南吕《黄钟尾》“我正是个蒸不熟煮不烂炒不爆锤不碎打不破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响’ 字前的部分即为衬字。衬字是在不更动原谱的基础上增加字数的,这表明曲的句法相当自由和富于变化。

衬字在对联中偶有运用,因为衬字多无实际意义,故平仄要求可以不拘,与其对应的字,可用衬字,也可不用衬字。

例如:

樊增祥题浙江杭州西湖九溪林海亭联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联语平实奇巧,俗中见雅,借典故而翻新意,读者自能品出个中情味。

其中,“小住为佳”,化自宋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词之“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曰归可缓”,化自宋苏轼《陌上花引》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之句。“赵州茶”,则化用唐代高僧赵州,不遗馀力传扬佛教,每出言必先说“吃茶去”之典故,喻指寺院招待的茶水。

下联‘曰’字是衬字,无义也。衬字可以不计平仄。

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虚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虚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例如:

1.《日本长崎杨妃庙》联

是耶非耶?不见玉颜空死处;

念慈化慈,忽闻海上有仙山。

上联中助词‘耶’与下联名词‘慈’相对,可从宽处之。

2. 浙江杭州岳飞庙铸有秦桧夫妇铁像跪于岳飞墓前,有人摹拟秦桧与其妻王氏互相埋怨的语气撰一联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若至此;

啐!妾虽长舌,非老贼不到如今。

上联摹秦桧,下联摹王氏,一怨一驳,其语调口吻刻画入微,活灵活现,令人捧腹。

联语第一字为叹词,可不论平仄。

四、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

数量词的相对,能做到平仄相对并按音步交替固然好,但在平水韵中,绝大多数的数词和数位词是仄声,所以,习惯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允许不拘平仄,只计最后一字的平仄就行。

像“近约十二万年后”、“南朝四百八十寺”、“一百八十记早晚钟声”等,这样的联句、用法很多,可以说是俯拾即是,《联律通则》作此规定,求实求是,不在既有术语概念上自缚。

例如:

薛时雨《题江苏南京清凉寺》联

四百八十寺,过眼成墟,幸岚影江光,犹有天然好图画;

三万六千场,回头是梦,问善男信女,可知此地最清凉。

上联借用唐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的诗句,称多少寺庙已成废墟,惟有山光水色依旧,犹如天然绘就的美妙图画。

下联指即使人活百年,天天做佛事,到头来如梦一场,何如寄情于山水,享受美好的风光呢?这是对自然胜景可陶冶情操的赞美和向往。

“四百八十寺”与“三万六千场”,数量词相对,其平仄从宽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联中特殊字节的平仄和节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q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