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个月都在路上,边行边心,到得成都,成都数日,某一篇游记可略做在蓉城这几日的概貌。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17aa452a26e41fb6.jpg)
关于昨天,酒又喝多了,没能及时记录安仁民国街的所遇所感:
如果没有了这场雨、也就没有了这段浪漫的邂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1ff4bebf22668b33.jpg)
我喜欢民国的那一批大师!也就他们的率真和可爱,方能与魏晋的高士相辉相映。所以我也喜欢民国的建筑,身处其中,方能梦回民国,做一个屁颠屁颠的“大家”粉丝,那怕是生造,我也依然喜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34af4b39652788b3.jpg)
这是一条安静的街道,但是因为十几米开外总会有人三两个,所以安静得并不可怕,青砖青瓦,电车电轨,偶尔一个弄堂、一道乌巷,仿佛能逢着那个丁香般的姑娘,巷子不深,向左一个转角,也就看不见再远了,目光尽头,都是三两层高的青砖青瓦房,圆顶挑台,某一扇窗户也许还是红黄蓝三色玻璃的,偶尔能看见的木柱子,也许都已经开了纹裂,但是余光处会有些许雕栏画栋,我想那也许并不精妙,但肯定匠心独具。走在这条安静的民国街道上,牵着我家闺女的手(虽然她尚发着烧),都有一种恋爱的感觉,恋得不落俗。我要给我闺女拍一些照片,照片为黑白,这一刻,仿佛她是我的祖先,从泛黄的民国时代走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6c40bb7deeaf81c7.jpg)
就这般漫无目的,随性踱步,这场雨就来了,暮然相遇,淅淅沥沥,雨打斑竹,节奏悠扬,难怪赵雷在《成都》中吟唱: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为了避雨,我们闯进了这家书院,书院为上下两层,书架书卷摆放得体,鳞次栉比,穿插其中的是品茗品书的沙发或榻榻米,我没有要咖啡,也没有要成都最兴的飘雪,我点了一碗素茶,信手拾起三本书,一为《到山中去》,一为《忆旧》,一为《老成都》,听雨品茗看书,本来人生三大赏心悦目事汇齐,但是尚缺一缕清香,如果允许,我要点上一柱桑.宇拓藏香,看烟一缕腾起,将我带得静谧,回到率真的历史中去,寻找我们该应有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2c297fb7d42dd706.jpg)
季羡林说旁听冰心先生的课程,却被先生毫不留情的一通逐客令吓退,悚然而听,憬然而退,四十多年后再重逢冰心先生,先生已变成了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由怒目金刚一变而为慈眉菩萨,谈及之前,相视而笑,有会于心;丰子恺忆李叔同,某人如上课不端,李先生会等下课后用很轻的声音严肃的叫住某某,和气而郑重的叮嘱下次不要再如何如何了,说过之后微微一鞠躬,以示某某出去罢。还有一忍俊不禁的故事:上弹琴课,学生们环立琴旁,看先生演奏,其中一个学生放了一无声臭屁,大家只能掩鼻皱眉,先生亦皱眉自弹,中途并无多言,下课后,先生先是起来鞠躬表示散课,学生们还未出门,先生又郑重宣告大家等一等,依旧轻声而严肃的说:以后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接着再一鞠躬,表示大家可以出去了。丰子恺评先生凡事都是认真的,我还看到了较真和可爱,温雅和修养;罗家伦忆辜鸿鸣,老先生上课之前先对学生宣告他有三章约法,受得了就去上其课,受不了就趁早退出,第一章,他进去时学生们要站起来,上完课他先出去学生们才能出去;第二章,他问学生们话和学生们问他话时都得站起来;第三章,他指定要背的书,必须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特立独行之人必有特立独行之才!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6258a5312b7c1851.jpg)
书中驰骋,不知西方之即暗,洗盏添茶,随后,雨倒是小了,台面有些湿滑,花叶带珠,娇艳欲滴。合上一本,起手另一本,恰好读到丰子恺“山中避雨”: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又读到老舍“青蓉略记”:等我练好辟谷的功夫,我一定要搬到这一带来住,不吃什么,只喝两碗茶,或者每天只写二百字就够生活的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299d6f11f394ac0f.jpg)
再拾得张晓风“到山中去”:从山里回来已经两天了,但不知怎的,总觉得满身仍有拂不掉的山之气息。行坐之间,恍惚以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块石头,溪边的一棵树。见到人,再也想不起什么客套词令,只是痴痴傻傻地重复一句话:“你到山里头去过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dd002a4de5b13062.jpg)
读到这里,我觉得这恰好是我于山中呆上十数日回来后该有的回顾和怀念之机会,“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株幽兰便是山里的礼节和忠纯,那段时间,我曾无比放肆、游目骋怀、飞仙遨游,在深秋野泳,喝得伶仃大醉还乘着星光在深更半夜爬上三百来米的悬崖顶端,兴至身往,全在那一片未凿的天真,屡屡回想,我真愿做那样一座山,那样沉郁、那样古朴、那样深邃,那段时间,我都是用耳用眼记录,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放弃了现代旅行所谓该有的走到哪里拍到哪里,有人说过,真正的旅行者,从不回眸看镜头,古今无异啊,张晓风说与德听:暗箱里容得下风声水响吗?镜头中摄得出草气花香吗?大自然是一件从来没有被描写过的事物!描写都不可,何况摄拍,彼时彼刻,诚如此时此刻无疑。愿我今后的旅行少些照片、多些文字!时移境迁、浮光掠影,他们的文字,穿越时空,抚慰你我,引领前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7ecb70bd9756e798.jpg)
我在想,我应该以怎么样的眼睛来看当下的路、来领略沿途的风景啊,其实美在身边、美在当下、美在往圣的言传身教、美在转身的那一瞬偶遇,看惯了嬉笑怒骂、看惯了伟烈丰功,只求童心不改、童趣依旧,率真、率直、任性、随性,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来过,视每一个爱的人均如初见,每一次相见那颗心都是悸动、羞涩、含蓄、却如故,如果此生得一人,可以一起相互分享和倾诉,一起疯狂和静谧,那应该感谢彼此,因为是幸运的,如果不得,书中自有之,无论成都的火锅、昆明的米线、恩施的烧饼还是西安的皮影戏,有心之人,方能有有心之眼,尝之品之,观之赏之,欲罢不能,如果培养的同质、目标的单一大行其道,则失了多样性,一点都不有趣可爱,世界万般好,皆在多样,有了那许多低头看路的人,我们也要抬头观星了,我不是返古倡议者,但悠闲的岁月,用最原始的凿子,在无人的山间,敲打出最迟缓的时钟,何尝不美得其所,费尽移山心力的,可能只是得求一身宽袍、两袖素馨,否则这一生漫漫长夜,籍何方以得度!所以也许在某一日,我已开起了我的阅读馆,也许会为某些人带来扫兴后的惊喜,而这一清幽之馆,在你被蒙蒙细雨阻隔后待着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d61a705bcc06ea5d.jpg)
昨夜,木星合月,成都天阴,未曾得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99398/25c79e684b46793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