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黄桥决战,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1940年10月,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以7000人(真正的战斗人员仅5000人)的兵力,战胜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装备精良的3万之众,歼灭其1.1万余人,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战大局,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桥一战以军政并用、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特点驰名中外,不啻为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配合的成功典范。
战斗经过:当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进军到泰兴黄桥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员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纠集其第89军主力和江苏省属保安旅,共3万多人,分三路向驻黄桥的新四军进犯,妄图歼灭我新四军主力。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7000余人,坚决予以反击。
新四军以一部兵力坚守黄桥,主力隐蔽于黄桥西北一带;以另一部兵力诱敌进入黄桥阵地前沿,分割包围,再将其逐一消灭。从1940年10月4日至6日决战结束,新四军在黄桥地区人民的支援下,歼灭国民党主力军12个团共1.1万多人,基本消灭了韩德勤的主力。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逃窜。我军乘胜席卷海安、东台。
往往战略部署中都是先选弱的打,然而,在黄桥战役中,粟裕将军却选择先打强的,将独立第六旅作为首战歼灭对象。他利用“青纱帐”掩护,对立足未稳的翁达旅实施突袭,将其截成几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从而发挥新四军优势,分别聚而歼之。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独立第六旅大部被新四军歼灭,翁达自杀身亡。
翁达的部队是国民党军韩德勤部下的独立第六旅,被称为“梅兰芳式”部队,这是因为其武器装备精良和人员精干。该部队由翁达率领,是韩德勤嫡系主力,也是他的一张王牌。全旅大约三千余人,装备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连有崭新的捷克式机枪九挺。军官大多是“军校生”,由蒋介石一手栽培,因此阵容强大。
青纱帐是抗日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一个战略基地的代称。它是指抗日根据地人民用棉杆、高粱秆等材料编扎而成的隐蔽物,用来遮蔽敌人视线和行动的一种战术手段。这种战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许多胜利。
陈毅慷慨赋诗歌颂这次著名的战役:“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