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梦
蒋明涛
今天随着东楚晚报采风团来到新港物流工业园,虽然艳阳高照,但还是多了阵阵秋风,倒也不太热。
新港园区正全力建设枢纽港、贸易港、产业港、绿色港和幸福港,加快建成亿吨大港,百亿元报税区,千亿产业新区、低碳园区和港区新城。
中午在工业园食堂吃工作餐,彭书记和白主任特意推荐了星海湖的鱼,纯天然无污染,鱼肉细腻,汤味鲜美。
喝着鱼汤勾起我儿时回忆,其实这个地方我很熟悉,只是现在新区建设,已没了我儿时的模样!但过去的点滴却在心里深处还是那么清晰和亲切。
我外公外婆就住韦源口,那时的韦源口就是农村,人们靠种植花生、油菜维持生存,因为我家靠近江边,外公以捕鱼为生,家里就靠卖鱼换点盐、糖等开支。我那时还小,外公几乎没有带我上船捕鱼,只记得有一次我尾随外公走到江边,想上船玩,外公又没时间送我回去,只好带我远航。
捕鱼的很多细节我已没什么印象,记得最清楚的还是天黑时,煮的那锅鱼汤。选几条打捞上来的鱼,就着江水剖肚洗净,舀两瓜瓢水,把鱼放进去,就不管了,等着水煮开了,鱼在里面咕咚咕咚煮一会就好了,煮好的鱼撒点盐花就行,这时天就黑了,点一盏煤油灯,灯芯忽明忽暗,好在天上有轮圆月照耀着江面,也照亮我们的晚餐,头顶还有星星点点的萤火虫,一闪一闪奉献着它全部的光芒。
今天中午吃的鱼很大,肉嫩汤白,可儿时那碗小鱼熬的汤,却是我无法忘怀的美味。幼小的我收获的是一份稀奇与喜悦,根本不懂大人只吃小鱼 ,大一点的鱼要卖掉的原因,更不知道每次外公在江面要飘荡几个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只为了捕捞更多的鱼,换点零钱补贴家用。
儿时家和江只隔一道江堤,堤的这边是我们的无忧嬉戏,堤的那头是外公起早贪黑的养家艰辛。
几年之后外公去世了,我也读书了,越来越少回老家。近几年老家的房子因为新港建设拆迁了,舅舅一家也搬到市内。今天又踏上这块土地 ,我丝毫看不到儿时的记忆,却看到一座崭新的现代工业园,那么雄伟壮观。亿吨港口、保税区、生态茶园以及高科技的厂房…都让我欣喜。正是政府一项一项新政,让这片穷乡僻壤重换新颜。一子落定,百步相随,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完善的城区将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我更加热爱的那片土地就是我的故乡!
网友评论